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26期第1版
 
2009年第26期第2版
 
2009年第26期第3版
 
2009年第26期第4版
 
 

尚清:饱含一颗同情的心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赵炜 李伟强
       在郑州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主任尚清的心里,灿烂如花的童颜,是最美丽动人的风景;清脆悦耳的童声,是最活泼欢快的乐音。
       然而,这如花的童颜、悦耳的童声,也会受到脑瘫病魔的侵害。尚清以她饱含浓情的爱,向这些弱小的生命伸出了有力的双手,挽救他们于危难之中。
       在康复中心,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南尉氏县的年轻妈妈小田。她默默地坐着,表情平静而麻木,十个月的儿子白白胖胖,在她怀中沉沉入睡。身患脑积水的孩子让她过早地扮演了悲剧中的角色。“我不求别的,只要孩子经过治疗以后能喊我一声妈妈,我就心满意足了。”泪水从她憔悴的脸上潸然落下。
       每当看到这揪心的情景,尚清的心中总会涌现出无限感慨和深切的同情。尚清告诉记者,在我国,由于对脑瘫的研究和治疗起步较晚,不仅许多家长缺乏了解,就是许多非神经科的医务工作者对此也认识不足,把一些脑瘫患儿按缺钙、佝偻病进行治疗,以致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一对从事医学工作的年轻夫妇,婚后3年才有了小宝宝。儿子该学步了,却总也站不起来,他们便按缺钙给孩子治疗。直到孩子两岁多仍站不起来,夫妇俩才匆忙带着他到郑州市儿童医院就诊,但为时已晚。
       尚清曾接诊过一位产后缺氧窒息的孩子,经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但三个月后出现脑瘫迹象,患儿家里却无力负担治疗费用,孩子的母亲只能抱着孩子黯然哭泣……尚清看见后告诉这位母亲,孩子是可以治愈的,至于治疗费用,她会向医院申请解决。听到这些,孩子母亲紧紧抓住尚清的手,泪流满面……
      这样动人的场景在脑瘫康复中心经常出现,面对那些贫困患者,尚清常常扶贫济困,慷慨解囊,关爱备至。为了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她的积极努力下,医院于2002年4月成立了“小儿康复乐园”,常年义务为伤残儿童提供免费咨询,免费为患儿作评价,开展大型义诊;指导家长训练方法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于家庭特别贫困的患儿,她总是制定一套家庭训练方法,然后手把手地教家长,每半个月复诊一次,然后再及时修订。只要她接待过的脑瘫患儿家长都有她的联系电话,无论何时只要患儿需要,她都会及时出现。她的细致、耐心、温和、善良、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患儿家长的高度赞扬。
      在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尚清凭着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在科研、临床手术、疑难复杂病诊治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这些,无不源于她那颗饱含着同情与关爱的心。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