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20期第1版
 
2009年第20期第2版
 
2009年第20期第3版
 
2009年第20期第4版
 
 

修复心脏瓣膜 规避换瓣风险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河南省胸科医院  张瑞成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心脏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心室和主、肺动脉根部严重扩张也可产生相应房室瓣和半月瓣的关闭不全。心脏瓣膜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心脏瓣膜如同“闸门”,一旦出现病变将出现血液循环紊乱,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心脏瓣膜手术是心瓣膜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即在不损害心脏瓣膜自身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修复技术对瓣膜病变进行修复,使之改善和恢复瓣膜以及心脏功能。基本的手术方法包括将粘连瓣叶交界分开、松解粘连的腱索、缩短延长的腱索、加固腱索、恢复瓣叶的相互接触和对合、加固瓣环等。心脏瓣膜替换术,即当病人自身的心脏瓣膜已严重损害,无法进行修复时,则将病变瓣膜切除,将人工心脏瓣膜植入,以恢复病变瓣膜处的正常生理功能。尽管目前人工瓣膜的制作工艺日趋完善,但终究不能完全代替人体的自身瓣膜。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瓣膜成形术发展迅速,已具有成熟的理论和一定的临床经验。
       二尖瓣、肺动脉瓣及三尖瓣成行术,技术成熟,效果可靠,经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主动脉瓣成形远期效果不如二尖瓣好,再手术率高,基层医院不宜盲目开展。另外,瓣膜成形术必须有瓣膜置换的基础,最好有食道超声的指导,以避免再次手术之虞。手术风险主要和患者术前心脏功能、患病时间、心脏大小、处理瓣膜的方法等有关。
        同瓣膜置换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可避免瓣膜置换术的并发症,如血栓、出血、心内膜炎、瓣周漏、人工瓣失功能等;避免了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最大限度保留了心脏瓣膜的自然结构,手术危险性较小,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瓣膜置换术;可节约医疗费用。对婴幼儿及儿童来说,瓣膜置换术可避免术后终生抗凝治疗对日常运动中的创伤及手术的影响,避免对女性怀孕、生育产生的影响,避免术后长期随诊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随患儿生长发育需再次手术等问题。生物瓣膜替换术后虽然抗凝时间较短,但其使用寿命也较短,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瓣膜成形术逐渐受到广大心脏外科医师的重视和患者的欢迎,并确立了在瓣膜外科中的地位,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儿童心脏瓣膜病患者宜尽量采用成形术,缺血性瓣膜病、退行性瓣膜病、不伴严重钙化的风湿性瓣膜病以及育龄期妇女及抗凝剂禁忌的瓣膜病患者,尤为适用瓣膜成形术。
       心脏瓣膜成形术是一种技术性和经验性很强的手术,是技术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采用综合矫正方法彻底矫正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适合成形术者,宜考虑瓣膜置换术。
        我国心脏瓣膜成形术的病源很广,由于该手术的可变性、复杂性以及对手术效果的顾虑,故目前开展不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相信随着我国心脏外科医生瓣膜成形意识的逐渐增强,瓣膜成形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瓣膜成形术在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