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安 李伟强 胡晓军
曾依靠自制呼吸机维系生命的小燕能够坐起来了!能够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一个多小时了!小燕之所以能够一天天好起来,是因为人间有情,天使有爱——
小燕能够坐起来了!
小燕能够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一个多小时了!
…… ……
看着小燕一天天好起来,医务人员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月23日,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告诉记者,目前,小燕的病情大为好转。如果照此发展,估计一两个月后,她就可以痊愈出院,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和生活了。
当天上午,在全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表彰会上,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对金水区总医院的爱心善举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赞他们是救死扶伤,和谐医患关系的忠实践行者。
这里洋溢着浓浓的爱
春寒料峭,但在金水区总医院29号特需病房里却暖意融融。
小燕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见到记者,她努力地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在这里,小燕已经度过了人生中难忘的9个日夜,是人生的倔强和医院的爱心创造着小燕的生命奇迹。
自打小燕住到这里后,她就被浓浓的爱意包围着。
为确保小燕得到更好的治疗,医院专门成立了救治领导小组,指派了专门的医护人员,日夜守护在她病床前。
医院还专门邀请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冯周琴、呼吸内科专家主任医师马利军及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尚清为她会诊,确定治疗方案。专家们多次表示,不收会诊费用,只要需要,随叫随到。
周国平说,为了减轻小燕父母的经济压力,医院研究决定:只让她承担药费,其他的诸如住院费、治疗费、护理费、检查费、特护费、呼吸机等费用全免。
“如果没有医院,没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帮助我们,也许小燕早就不在人世了。”小燕的母亲杨云花泪流满面地说,“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些好心人!”
花季少女突患重症
小燕家住安阳县崔家桥乡冀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11月17日早晨,一个意外的电话,让刚起床的杨云花惊呆了。
杨云花的爱女,刚刚15岁的小燕突然晕倒在地。杨云花迅速赶到学校,将女儿送往医院抢救。
杨云花没有想到,女儿竟然患上严重的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脊神经炎)。在医院治疗的一个多月里,小燕一直住在重病监护室里,虽然基本脱离了危险,但必须借助呼吸机呼吸。
“我们家里很穷,但是小燕得的病却要花很多钱!”杨云花说,女儿每天都要借助呼吸机呼吸,因为费用过高,尽管新农合为她补偿了9000多元,但他们仍无力再支付。一家人一筹莫展。
2008年12月26日,杨云花和丈夫冀兰俊万般无奈,只好让女儿出院回了家,每天靠挤压呼吸球来维持小燕的生命。
一朵盛开的鲜花即将凋零。
自制呼吸机维系生命
周国平告诉记者:“也许你不敢相信,一个自行车架子、一台电机、一个呼吸球,就是这样一台简陋的呼吸机,帮助小燕维持了一个月的生命。”
“我从医40多年,见过国产的、进口的几十种品牌的呼吸机,从没见过如此简陋的呼吸机,看到村民为维持女孩生命而自己研制呼吸装置的举动,我被深深感动,对这位患病女孩的同情也油然而生。”
2月7日,周国平带领医护人员来到小燕家中看望,专门送了一台呼吸机供她使用,详细了解了女孩的患病情况,表示愿意为其提供帮助。
说起这段女儿的经历,杨云花忍不住泪如雨下。她说,起初,得知小燕不能正常呼吸,乡亲们纷纷赶到他家里,昼夜排队用手来回挤压呼吸球,24小时从不间断,有些身单体弱的乡亲为此还患了感冒。
后来,一位村民看大家太辛苦,就想了个土办法——自行研制一台呼吸机。
按照医生交待,呼吸机有严格的要求,每秒必须运行18至20次,太多或太少都会出事儿。为此,几位村民颇动了一番脑筋。经过四五天的研制,大家终于用一个自行车架子、一台电机、一个呼吸球,经过简单组合做成了简易呼吸机。
就这样,依靠这台简陋的呼吸机,小燕子的生命得以延续。
她露出了久违的笑
2月14日,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日子。这一天,金水区总医院把小燕接到该院,为其进行减免费治疗。
9天来,小燕的病情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并在医生的监护下开始试着脱机呼吸。2月23日,她已经能够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达1个小时。
看着女儿离开呼吸机也能自己呼吸,小燕的母亲杨云花既激动又紧张。之前靠按压呼吸球呼吸时,中间根本不能间断超过3分钟。
张太意说,经过治疗,小燕的呼吸功能已经开始恢复,除了呼吸频率稍高一点,自主呼吸时血氧饱和度基本达到正常人标准。下一步,要逐步撤掉呼吸机,再加上每天的针灸、理疗等康复治疗,恢复小燕的四肢肌力。
“有医院规范的治疗和积极的心态,小燕你的病是完全可以痊愈的。”张太意告诉小燕一个秘密。他说,在上高一时,他也患过同小燕相同的病。为此,他曾卧床3个月,休学一年。
“我后来不仅治好了,还考上大学了,现在什么后遗症也没落下。”张太意理解小燕烦躁的心情,耐心地开导她。
慢慢地,小燕恢复了信心,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短评
传播大爱的中坚
曾历经病痛折磨的如花生命,在乡亲们手工呼吸机的紧急呵护下,在白衣天使全心全意的无私奉献下,重新绽放美丽的光辉。最近以来,本报先后刊发安阳县女孩小燕被乡亲们爱心救助,直至被郑州金水区总医院接至医院免费进行治疗的报道,大爱由邻里乡亲之间传递到白衣天使中间,并开始孕育大爱的果实。
我们看到,在这次大爱的传递过程中,邻里乡亲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病痛因纯朴的爱软化下来;白衣天使用自己的职业精神,让病痛因深沉的爱退却下来。这正是大爱传递的基础和中坚。正是这广泛的群众基础,善意得以张扬和延续;也正是这深沉的爱的中坚,大爱最终才能结出美丽的果实。
对我们说来,这还是一个勇于担当的故事。长期以来,不仅是金水区总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河南省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只要社会和群众需要,总会出现白衣天使的身影。面对非典、地震、突发灾难、三无人员……我们的白衣天使首先想到的是抢救生命,护佑群众的健康。我们的白衣天使,永远是传播大爱的中坚力量。
当然,在大爱还在继续的此时此刻,我们希望,个人的善意甚至整个行业的大爱能够演化成为覆盖全社会的保障制度、慈善制度、救助制度,愿越来越多的生命因我们而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