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练武之人,必有三种境界:想找一本武林秘籍,寻一把神刀利剑,不注重自身内力的修为,此乃三流高手;修为高深,内力深厚,借木剑甚则柳枝、竹节皆能穿物者,是为二流高手;修为登峰造极,内力炉火纯青,收发自如,则飞花摘叶皆可伤敌于无形,则称为一流高手。 同样道理,许多中医学子在初学时,总想拜一位名师,寻一本奇方秘方,学一个验方效方,不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不谋求脚踏实地的临床积淀,只想一步登天,即或连连获效,声名鹊起,不过三流医生而已。现今有称“名医世家,不传之秘”,更有“宫廷秘方,流落民间”等极尽宣传之能事,建立专门医院,名声远播者不胜枚数,吸引许多中医学子的目光,诱惑许多中医学子的脚步。此等境界之医生,其学也捷,成名也快,获利也速,立竿见影,但庸医也多,误人无数,此亦为三流之辈。 值得欣慰的是,还有很多中医大家,他们基础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够把古代的经典理论,熟练、成功的运用到治疗现今的疑难杂症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他们继承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在人民群众中有很高声望,在各个中医院校中有广泛的影响。这种境界,乃吾辈优秀青年中医经过勤奋刻苦学习能够达到的境界,乃为二等境界。 为医者的一等境界,是为最高境界,犹如古代的华佗、扁鹊之辈。能够做到人药合一,人方合一,能够“内视”,“内证”。他们治病,不仅仅是金石草木,鸟兽虫鱼,瓜果蔬菜。思想到处,赤橙青绿黄蓝紫七色,宫商角徵羽五音,东南西北中五方均可愈病。此种境界,并非虚妄,古代业医者必“上通天文,下懂地理,中知人事”方为良医,又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之训,均是指此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