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在执著追求中升华——记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郑州市“人民健康好卫士”郭华峰 |
|
本报记者 李伟强 通讯员 杜亚军 有一种伟大的情怀,叫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有一种崇高的使命,叫救死扶伤,心系患者; 有一种温暖,叫传递爱心; 有一种关爱,叫人间真情。 初春的郑州乍暖还寒,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我们将寻访的脚步迈向了刚刚获得2008年度郑州市“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称号的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专访了该院副院长、郑州市“人民健康好卫士”郭华峰。 仁医:付真情,无私,大爱 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郭华峰每天都是最忙碌的。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她端坐在患者面前,嘘寒问暖,用满腔的情、满腔的爱温暖着每一个脆弱的心灵。她说,此时她是幸福的,她的幸福来自她的工作。 记者见到郭华峰时,她已经连续接诊了近20位患者,根本没有时间休息,但她并不觉得自己辛苦,只担心让病人等得太久。面对记者,郭华峰真实的令人动容。旁边的医助告诉记者,面对病人,郭华峰的第一个表情就是微笑;检查病人的身体,郭华峰总是先把自己的手心搓热;手术前,郭华峰要不停地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 正是本着“想患者所想、医患者所病、解患者所忧,精心做医、挚着做事、真诚做人”的为医原则,郭华峰在平凡岗位上用一颗仁爱之心塑造着一位人民医生的光辉形象,以自己的拳拳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个患者,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让记者走近了一个真实的郭华峰。 “做医生就要做让患者信任的好医生,办医院就要办老百姓放心的品牌医院。”采访中郭华峰告诉记者,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深铭刻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所有职工心中的那份执着。 “在病人面前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是一面镜子。”郭华峰说,“医德医风的好坏既是协调社会与医院、医务人员与患者关系的重要环节,又是创建示范医院的关键。” 近年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着手,从细微处替患者考虑,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强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提高医疗技术,延伸服务内涵,追求打造完美的医疗服务品牌,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为患者做好服务,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充分享受到保健院方便、放心、舒适、温馨、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在这里,“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郭华峰说,作为一名医生,脏、累、苦她都不怕,最怕的是患者的生命出现危险。其实,做医生的比患者家属还要焦急、还要担心,因为患者能否得到正确的救治,不仅反映了一名医生的医疗水平,更牵涉到一名医生的职责和良心。 从医20余年来,郭华峰凭着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在科研、教学、临床手术、疑难复杂病诊治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接诊患者5万多例,手术4000多台,先后主持开展了2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膨出修补术,宫腔镜、腹腔镜微创技术等,填补了医院妇产科诊疗方面的空白;经她亲手指导、带教的16位进修医师现在都已走上了所在医院妇产科主任岗位,有40多位进修医师成为科室工作的业务骨干。 曾有位73岁高龄的农村大娘,腹部B超发现有一巨大卵巢囊肿块一年多,因年龄大、合并有冠心病,到多家医院就诊都考虑有风险而未进行手术治疗。眼看腹部的肿块越来越大,晚上睡觉都不能平卧的王大娘思想负担越来越重,一向好强、能干的她禁不住在儿子、儿媳面前流露出“不中用、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 郭华峰耐心询问了王大娘病情后,认真、详细地给大娘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与内科专家一起进行细致的会诊,最后亲自主刀为王大娘进行了手术,在手术台上抽出囊液达3500毫升,是医院当时有史以来做过的最大的妇科肿瘤手术。手术成功后,大娘真是感激万分,每次查房都要拉着郭华峰的手千谢万夸。 从医20余年,郭华峰经历了太多类似的事情。她一直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和一颗善良之心,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虽然她成功实施了数千例手术,但只要有空闲,她都要拿起专业书籍认真翻看,钻研新技术、新项目,见此,有同事不免要问她,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何苦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 每当此时,郭华峰总是淡淡地说:“累是累,但和病人的生命相比,这些累又算得了什么呢?医术无止境,生命无价,每一次接诊、每一例手术都要严谨细致,不能出现失误。要知道,我们百分之一的失误,对病人就是百分之百的痛苦,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才是对患者的负责,才对得起人民群众给予我们的信任!” 大成:行于健,思勉,由勤 “你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你选择了奉献,也就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尊敬。”郭华峰告诉记者,这是医院管理层的共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全院上下形成了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为抢救病人,该院腔镜中心主任郭宝枝连续16个小时工作在手术台前滴水未进,为尽可能满足产妇要求,产科主任吴爱红一天做了16台手术,为使“奶粉事件”中受伤害的孩子早日得到治疗,B超室主任臧丽华连续十几个小时工作在机器前;为了抢救患者,儿科大区主任张家洁、新生儿科主任于风琴、儿科病区主任马占敏、妇科主任邹芳、优生遗传科主任张富青、康复科主任徐淑玲经常不分昼夜,不论上下班,战斗在第一线……她们也是母亲,她们也有父母,但生命高于一切,当患者需要时,她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奉献。 数十年来,几代妇幼人秉承“医者父母心”的理念不断努力,培养了一批“德、医”双馨的科技拔尖人才、优秀医疗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知名的专家,精湛的医术,先进的设备,真诚的服务,极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医院品牌,代表了一所医院的整体风貌、技术优势和服务特色等个性特征。在医院品牌建设上,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牢牢抓住管理这张王牌,在“服务人性化、质量专科化、收费规范化”上做文章,并依托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依靠“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效益,以服务求发展,以科研上水平”的经营管理理念,把抓品牌建设、优质服务作为生命线,并将质量管理和服务管理科学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医术服务病人、回报社会!在生存和发展的历程中,医院全体员工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浓墨重彩绘就了一幅又一幅新的画卷,铸就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确立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吸引人才的平台,提出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博中求专,专中求精”的医院发展思路。同时建立一套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对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有为有位,人尽其才”,从而使年轻医师茁壮成长,成为医院栋梁。 并逐步落实了几十项强化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质量信誉服务活动,加强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着重在医疗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门诊住院的诊疗服务质量。医院6个临床科室中有2个科室(产科、新生儿科)被命名为郑州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1个科室(优生遗产科)被命名为郑州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 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是为妇产科做准备的,随时可以手术。医院开设的“一日手术”、“一日病房”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评。“虽然这样医务人员很忙很累,但为了病人,她们没一个叫苦叫累的。她们的手机一天24小时不关机,只要是患者的电话,无论什么时候,她们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边。” 郭华峰每天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全院业务管理、大查房、讨论病例、看病人、出门诊、手术、会诊……在办公楼、病房、门诊、手术室之间,常常是一路小跑,遇有危重病人抢救,深更半夜来医院是常有的事。 产科急诊抢救的一位26岁孕35周、前置胎盘患者,因多次出血住院保胎治疗效果不佳而不得不做剖宫产手术,可手术中又出现了大出血,达3000多毫升出血量,情况十分危急。当班医生在采取多项措施后仍见血流不止,主任请示是否切除患者子宫。已经休息的郭华峰接到电话,立即明确指示:一要考虑胎儿胎龄小,存活能力低的可能;二要考虑患者年轻,初产,切除子宫后会造成生理、心理不良影响,建议要在尽力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全力保全患者子宫。放下电话,来不及与家人交待,她打的便赶到了医院手术室,全面指挥抢救。经过髂内动脉结扎,密切观察病情,并辅助输血、补液、按摩子宫、缩宫等综合治疗,2小时后病人终于出血减少,转危为安。看着推入病房的患者,以及抱着新生儿围护在患者身边的家属,郭华峰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时已是凌晨,整个绿城郑州都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领风:重乎责,兼济,自适 近日,怀孕4个月的黄女士到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检查时,令她没想到的是整个就诊流程中她只交了一次费,花了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就诊过程。高兴之余,黄女士连声赞扬医院推出的“医卡通”就诊服务,她说这张卡节省了她的时间和体力,方便就诊,她要一直用下去。 “医患和谐,始于信任。”郭华峰说,医患之间能否建立信任关系,关键是医院是否有一个好的就医环境,医生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患者生命、人格和权利的尊重。“医乃仁术,仁者爱人。我们只有深怀仁爱之心,才能让患者感到信任和安全,同时让自己获得尊重和快乐。”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医院的品牌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是人才、环境、技术、设备等,还包括服务,这样都做好了才能赢得患者的满意。” 郭华峰告诉记者,为了建立起一个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模式。2007年4月,一场医院数字化的革命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拉开了序幕。 该院在全省首家推行的门诊“医卡通”就诊服务新模式。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简化就诊环节,免去病人排队之苦。温馨舒适的候诊服务,使单调乏味的等候变得充实而有趣;快捷方便的交费服务,让病人能明明白白地消费。“医卡通”实行近两年多来,以其方便、快捷、透明、先进的服务,受到了医患的广泛好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前不久,郑州市人大一项提案转到了郑州市卫生局,其内容就是建议在全市医疗机构推行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卡通”。 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筑牢了品牌建设的基石。郭华峰介绍说:近几年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转变服务观念,改变服务模式,拓宽服务内涵,把对病人由单一医疗的救治转化为生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把人性化的东西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处处都体现了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真情和博爱。 为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体”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医院活动,积极推进医院各项改革,切实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患和谐局面初步显现,病人综合满意率达到了97%。 首先落实首诊首问负责制,力争医患之间无距离。各支部实行每个共产党员佩戴党徽,首诊首问使用文明用语。落实追踪服务,实现医疗服务无缺陷。院党委还创新医德医风巡查模式,邀请社会监督员、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解决。同时,全面治理“三不合理”,促进临床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将诚信服务落到实处。 医院一位护士告诉记者,郭华峰平时对她们医务人员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病人当朋友。”这位护士这样解释:“只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亲友来看病,你会怎样对待她们呢?”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医务人员开始把为病人“全心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 “任何患者从就诊、住院、出院到院后康复,都希望得到医院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服务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要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得以体现。”郭华峰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也许是一种宿命般的牵引,郭华峰自投入到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从始至终,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奋斗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她说,干一行爱一行,看到宝宝健康的出生,母亲绽放出灿烂的微笑,她心里就如吃了蜜一样的甜。 郭华峰自己已记不清帮助多少位母亲分娩,甚至认不清这些母亲的容貌。但是,曾发生的一件事使她对一位母亲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在马路上走着,忽然有个母亲领着一个女孩子,一下把我的路堵住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就想向您表示一下谢意,你看我的女儿都长这么大了,没有你就没有我女儿,也许也没有我。’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听到这番话,我感觉到十分幸福。” 袖舞:敛且放,载物,及人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郭华峰说,在医院与医院的竞争中,每个医院都不缺乏变革机制的决心、大笔的资金投入和与国际同行一较长短的技术,也许缺乏的,正是观念、管理和服务中的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病人选择医生往往从医术、医德医风等方面考虑,而病人选择医院则会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细节方面考虑。近几年来,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根据这一规律,严格依法办院的方针,狠抓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合理医疗收费,并将收费标准明示在收费处,以接受社会的监督,使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美誉度大大提升。 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不算宽阔但很明亮的就医空间,舒缓的背景音乐,大方的导医人员,暖色的地面,统一的导医台、挂号、收费、取药窗口,让人看后倍感温馨,缩短了每一位患者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视觉和感受距离。 门诊大厅内,随处可见的盆栽花草、舒适的候诊座椅、开放式的候诊环境、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等候、休息环境,让病人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就诊。在医院每层都设有服务台和收费窗口。科学合理的布局,避免了病人在楼内的往返交错,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就医流程。而“一日手术”、“单病种限价收费”,使患者就医花费在市属医院处于较低水平。 用爱心点燃希望,播洒人间真情。郭华峰告诉记者:“对生命的热情,对医疗知识的热情,对未知医学探究的热情,是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的奥秘所在。员工的热情是一所医院最具品位的东西。‘热情’应成为医生的第一品格。这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只有赋予医院科学的管理和激励内涵,提升其品位,才能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郭华峰经常告诫年轻的医生:“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一人类健康所系、患者生命相托的神圣职业,就要对病人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就要具有超越谋生和金钱为目的的崇高精神。医生应该自问能否永葆奉献精神,否则会充满矛盾、懊恼和不悦。”她认为,为医之本,就是怀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帮助病人解除痛苦。“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患者,把心放在病人身上,让他们抱着期望来,带着满意回。” 20余年行医路,郭华峰以德技双馨的风范诠释着“医生”的崇高与价值。从一名妙龄少女成长为中年医学专家,一项项荣誉、一篇篇论文、一本本证书见证了她行医生涯的荣耀也见证了她行医生涯的辛劳。而在郭华峰看来,功名利禄只不过是浮光掠影,只有自己的信念,不懈追求,才是不变的目标。 人们常说,走进一些成功者的心灵世界,常常能感受到她们盛名之下的一颗平常心。正是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使得她们的辉煌人生愈加绚烂。真诚而执着的选择,郭华峰以一位普通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 “在呵护生命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有一颗天使般的心,从细节出发,将无数的精彩完成。作为医生,我们放弃了无数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奋战在一线,我们舍弃了花前月下的浪漫去照顾病人……平凡、重复的工作中蕴含着我们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我们相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谱写着的是一页又一页爱与奉献的篇章。”这也许是郭华峰和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