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的可恨之处,不仅仅在于其骗人钱财,更甚的是他们对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伤害。他们在谋人钱财的同时,又延误了病人的治疗,甚至导致受骗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我们期望通过揭示“医托”花样繁多的的骗人伎俩,提高公众对骗子的警惕性、鉴别力和防范能力,同时期望执法部门能加大打击力度——
斩断“医托”伸向病人的黑手
本报记者 杜海燕 赵忠民 通讯员 高涌 钦正 曹咏 周厚亮
危害——
“医托”叫板社会诚信
“冒牌专家”破坏医院声誉
不久前,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卫科接到一名患者的投诉,患者称:他从安徽来到商丘一院看病,刚到医院门口就被两名中年妇女围上。当得知他是来看外科时,两名妇女声称外科的某专家今天不上班,而在某诊所坐诊。就这样他被带至“专家”坐诊处,“专家”用商丘一院的处方给他开了中药。病人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于是又专程到医院挂了专家号,见到医生才明白上当了。
接到投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周密部署,联合卫生局、卫生执法大队、派出所等部门,在患者的配合下,一举捣毁了这家黑诊所,冒牌医生及其同伙当场被抓获。经审问,这名无行医资格证、无学历的冒牌专家对行骗事实供认不讳。卫生监督人员当即没收其非法行医物品,并将骗子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花高价买的“中药”不对症
去年10月底,郑州市公安局反扒支队接到举报,称省人民医院附近经常有一伙人在医院门诊大楼周围及医院门口活动,他们以为病人介绍专家为由,将病人骗至他们私开的“医院”,由假冒的专家为病人看病,而后以高价卖给病人不能对症治病的低价中药,骗取钱财。
了解情况后,11月5日13时许,反扒支队民警在陈砦村这伙“医托”的窝点附近进行布控;13时20分,陆续有“医托”将病人带至该窝点;14时许,一对中年夫妇走了出来,手中提着一个装满中药的黑色塑料袋,同时有一男一女和他们一起向公交车站走去。
看到时机成熟,一路民警在其窝点当场抓获正在对另一名受害人进行诈骗的假医生王某、收钱人徐某、假护士邱某、“医托”管某、负责望风的徐某和时某;另一路民警查找受害人,并将和受害人一起的“医托”王某、李某当场抓获。
见人就说跟人家病一样
“医托”要么扮演患者,要么扮演专家,专骗外地来的患者。
29岁的刘某是太康县人,在郑州市二七区一出租房内开了个“黑诊所”。为了博取信任,刘某专门雇用66岁的李某,让他穿上白大褂,冒充德高望重的大夫,还挂了几张人体图画装门面。
去年1月5日,刘某安排“医托”猴子和其老婆云云、老李、牛玉(均为化名,均在逃),到郑州火车站公交站牌处拉人。猴子和云云见到了外地来郑为儿子看病的蔡某,就说自己孩子的病跟他的孩子一样,然后把蔡某骗到刘某的诊所里,为其开了几包极其普通的草药,骗取药费3980元。
发现上当后,蔡某报了警。7月初,刘某和李某先后被警方抓获。
去年11月27日,郑州市二七区法院审理此案后,以诈骗罪分别判处刘某拘役3个月、李某拘役4个月,并各处罚金2000元。
暴利——
致使“医托”屡禁不止
据郑大一附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苟建军介绍,“医托”往往假扮成患者、患者家属或大夫熟人,想尽各种手段把患者骗到一些无医疗资质的小诊所去看病,通过卖高价药等手段骗取患者钱财,甚至对患者进行恐吓、敲诈,抢夺其财物。如今,这些不法分子已发展成分工明确、人员固定、组织紧密的大型“医托”诈骗团伙,并形成了由“医托”头目、成员、假诊所等组成的作案组织,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据被郑州警方抓获的“医托”供述,他们每天早晨赶在医院上班之前堵截就诊的患者,引诱他们上钩。他们或背着包扮过客,或拿着病历扮患者,或扮成夫妻,或抱着小孩,实际都是在寻找“猎物”,主要对象是外地来郑的掂大包小包的农民或者老人。
“寻找到目标后,第一步就是套近乎,故意碰撞对方一下,说声对不起,然后问是否来看病。确定之后就说,现在大医院看病麻烦,要排队,要送红包,看病又贵,又‘关心’地问对方看什么病,不管对方回答什么病,都说‘真巧,你跟我患一样的病’。接着把此病症吹嘘形容一番,听得患者信以为真。然后又说这家医院有医生在某诊所坐诊,在那个诊所也是他帮你看病,但费用少了一半,还不用排队、送红包。末了还要说上一句,现在骗人的医生多,要小心啊。我们揣度了患者的心理,你越吊他胃口,他越容易上钩。”“医托”管某说。
据了解,“医托”每月的报酬是600元底薪外加高额回扣。有的“黑诊所”按每个病人200元~400元的标准给医托回扣,有的则是以治疗总额的20%~40%给医托“回扣”。有的“医托”一天的收入甚至多达千元。
由此可见,暴利驱使是“医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防范——
莫让“医托”有机可乘
商丘一院副院长韩传恩说,医院经常接到关于“医托”的投诉,受害人多数是农民患者,他们被骗后有的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医托”的贪婪令人发指。为此该院采取多种形式对“医托”进行防范,使这种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为防范“医托”行骗患者,商丘一院加强治安巡逻,张贴医托照片,多部门积极配合,及时掌握有关情况,跟踪可疑分子,对抓获“医托”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为了取证,医院还为保安部配备了微型摄像机,用于跟踪“医托”,发现窝点后及时端掉。医院还将“医托”常用的骗术打印张贴在醒目处,用于提醒前来就诊的患者。2008年该院开展了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使“医托”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郑大一附院门诊办公室主任苟建军提醒广大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农村患者,不要轻信任何陌生人,有疑问可到医院门诊大厅咨询台寻求帮助;不要相信任何偏方、神方,正规医院的大夫才值得信赖;另外,郑大一附院没有设置任何分院、没有任何专家在外坐诊,更不会有任何专家在家坐诊。
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地区所有医院每年接诊的病人为2000多万人次,其中不少是省内其他城市或外省的病人。
采访中一些深受“医托”之害的外地病人认为,之所以受骗是因为在郑州人生地不熟,再加上想省钱,一听说专家不上班,在郑州要等两天,吃住都要花钱,就听信了“医托”的介绍。因此病人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千万别让陌生人有机可乘。
有关人士提醒患者,到医院看病时,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病情,更不要理睬“医托”的殷勤。
省人民医院的有关领导也表示,“医托”声称别的诊所有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坐诊,都是骗人的,患者切勿上当。
打击——
部门联手治理“医托”
2006年商丘一院联合有关部门,端掉8个非法个体诊所,处理“医托”28人,抓获非法宣传药品者18人,为患者追回药款2727元;2007年处理“医托”11人,抓获非法宣传药品者36人,为患者追回经济损失876元;2008年打击医托13人,为患者追回被骗钱款985元。商丘一院的行动打击了“医托”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医院的声誉。
采访中,韩传恩副院长告诉记者,现在当地的“医托”出现了新的动向,“医托”由团伙作案改为单独作案,由过去挂靠非法诊所,到挂靠合法诊所,使打击变得非常困难,要彻底遏制这种现象不能只靠医院,需要多部门共同行动。
据悉,去年7月到10月,郑州警方共端掉4个“医托”团伙,抓获32名“医托”,追回款项10多万元。
去年11月10日,郑州市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郑州市打击“医托”的战果。据了解,郑州市警方在郑大一附院附近定点守候3个月,充分掌握了“医托”的作案证据,一举成功端掉3个“医托”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彻底打击了“医托”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医院周围秩序的稳定和谐。
自去年9月份开始,郑州市公安局展开专项整治“医托”活动。二七区公安局、五里堡派出所按照统一部署,在郑大一附院大门口附近安装多个摄像头,并委派大批便衣民警在医院周围定点守候3个月,基本摸清了“医托”团伙的主要成员及其诈骗作案手段。在掌握了充分证据的前提下,便衣警察于10月底和11月初在郑大一附院周围集结,在跟踪“医托”将患者骗至不法诊所后,查获其团伙窝点,并将包括“医托”头目、成员、假医生等在内的1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据郑州市警方有关负责人介绍,打击“医托”、“医闹”的活动还远未结束。今年,郑州市警方将在医院门口、公交车站等重点部位设置警力,加强便衣警察巡逻,发现“医托”立即治理,并要求各大医院周围的派出所加强警惕,提高快速出警能力,切实保护群众的利益。
执法部门在此提醒患者,要选择正规的就医途径,对“医托”、无证行医的行为积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