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乡中心卫生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戴俊 通讯员 徐韶伟 艰苦创业,沧桑砥砺;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浓缩了青年乡中心卫生院发展、成熟与壮大的历程,先后荣获爱婴医院、一级甲等医院、漯河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结核病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据介绍,1980年,卫生院只有20多间房屋,50毫安X光机一台,单目显微镜一台,A型超声波一台,固定资产仅20余万元,职工20余人,病床20张,设施简陋;现有职工58人(其中大专10人,中专45人),设床位60张,设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增长了15倍,可开展胃切除、胆囊切除术、股骨头置换、剖宫产手术、子宫切除术等项目,年门诊量19280人次,年出院5200人次,床位使用率83%,实现了快速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特别是近几年来,卫生院新一届领导班子致力改善患者就医条件,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卫生院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国债资金40万元,同时多方筹资100万元,建起了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软硬件设施先进的综合楼。卫生院拥有大型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美国GE三维彩超、200毫安X射线机,数字便携式心电图机、数字式心电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等一大批先进诊疗仪器,基础设施、就医环境明显提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院长李永昌与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制订了卫生院的远景规划,提出“开拓创新,科教兴院,求真务实,加强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卫生院的综合实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全面步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的兴院方针,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患者是否满意”作为服务质量的衡量尺度,提倡医护人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对拿红包、回扣、提成、吃请等不正之风进行了重点整改,杜绝了“生、冷、硬、顶、推、拖”现象的发生;推行住院一日清单制、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制和查询制,增加了透明度,患者投诉大大减少。据多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满意度均在96%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把卫生院建设为技术精湛、设备领先、服务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一流卫生院,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李永昌院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