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任永立 大年初五,寒冬的气息尚未褪尽,和煦的风儿已送来春的芬芳。武陟县龙源镇任徐店村街头,欢快的秧歌,震耳的鼓声……处处洋溢着欢庆的气氛。 “卫生所要搬新家了” 在该村第二卫生所内,村医李继昂正在上网查看医疗信息。 “现在的卫生所已不能适应满足乡亲们的就医需求,房屋小、设备差,改变卫生所的面貌是我多年的心愿。”憨厚的李继昂激动地说,“去年夏天,村委会在大街南头无偿划拨了60平方米左右的地皮做卫生所新址。打地基那天,村里可热闹了,乡亲们都跑来帮忙,有的送鞭炮,有的送烟酒,就像过年一样。” “房子盖起来了,环境改善了,但有些病村里看不了,不少人就跑县里、省里去,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钱。秋后,俺们又投资4000多元钱购置了电脑,架设了网线,遇到疑难杂症上网一查就能解决。同时,还能利用电脑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该给谁体检了、该给谁送药了一目了然,群众可高兴了……”李继昂的妻子任菊萍抢过话题。 “俺准备今年春天将卫生所搬到新址办公,到时你们可要来喝‘喜酒’。”李继昂开心地对大伙说。 “俺看病不用出家门” 村民王继温家,年过八旬的陈素莲躺在病床上。尽管身患脑血管后遗症卧床多年,老太太依然显得精神矍铄。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新农合优质服务。”陈素莲高兴地说。 陈老太太有五个子女,长子去世多年,次子长年在外打工,三个女儿都已出嫁。老太太患病后,每年都要花上两三千元买药,看一次病需要三五个街坊邻居帮忙。2006年,武陟县推行“家庭病床”服务,老太太被列为新农合重点服务对象。乡卫生院为她建立了健康档案,指定责任医生、护士和村医上门服务。“医生、护士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来俺家一趟,给她检查身体、做心电图、化验血尿,一切检查免费,吃药按60%比例报销,护士还不时给她剪剪指甲洗洗脚,服务可周到哩。她赶上好日子了!”王继温双手翘起了大拇指。 难怪老太太精神那么好! “在乡里门诊看病也报销” 谈起昨天到乡卫生院看病时的一幕幕,任徐店村八组村民任丙虎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只听说住院报销、村卫生所门诊看病报销,没有想到在乡医院门诊看病也能报销,真方便。”任丙虎逢人就说。 前一段时间,任丙虎到龙源镇卫生院看病,买药花了20余元。结账后,他顺口问了一句:在门诊看病报销不报销?收费员告诉他,“拿合作医疗就医卡、药费单据到二楼合管办,几分钟就能领到补助款”。在乡合管办,工作人员不到5分钟就为他办结了手续,并不厌其烦地为他详细讲解了新农合门诊补助程序。 暖暖的风儿,送来了春的芬芳;涌动的春潮,荡漾着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