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连翘9克,银花9克,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9克,苇根18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中银花、连翘二味,其辛凉透邪清热,芳香辟秽解毒,为方中君药。荆芥穗、豆豉,辛温发散以助畅表;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并清利咽喉,并为臣药。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二药相伍,有利咽止痛之功。竹叶清泄上焦以除烦,苇根清肺生津以止渴,皆是佐使药。诸药相合,有疏风透表、清热解毒、宣肺利咽之功。 效用特点:全方辛凉芳香,疏散风热而能辟秽解毒;辛凉佐以辛温,透表散邪之力较强;辛凉辅以甘寒,透表兼能清里护津。 临床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疗效。也还常用于乙脑、流脑、咽炎、咽峡疱疹、麻疹、肺炎、药物性皮炎、小儿湿疹、产褥感染等病属于中医温热病初起的表热证。 本方为现代治疗温热病辛凉解表之通方,临证用方多以温热病初期见发热、口渴、咽痛、舌尖边红、苔薄、脉浮数等为辨证要点。煎煮前药材需浸泡25~30分钟,开后10分钟即可,不宜久煎,以免影响疗效。风寒及湿热表证忌用。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谢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