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采用某些市场机制,但不是把市场原则全盘引入。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能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靠创收维持医院运行,实际上是把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推向了利益的对立面。 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造成的,应鼓励广泛开展竞争,走市场化的路子。这是对市场规律和卫生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采用某些市场机制,鼓励有序竞争,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绝不能把经济改革的原则照搬到社会事业中来,也不能把市场原则全盘引入到社会事业发展中来。 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各有各的发展规律。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配置卫生资源的基本依据是人民健康需求,而不是追求经济收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靠政府主导、加大投入,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广大医务人员努力奉献,靠人民群众支持、理解和推动,而不能靠市场化。市场化保障不了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维护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项重要责任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质,维护公众利益,也必须靠加大政府投入、严格监督管理。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回应网友关注 (摘自《人民日报》 白剑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