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王山而 王严娟
在广袤的豫北大地,巍巍的太行山麓,有一颗耀眼的杏林明珠,这就是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河南省重点县(市)中医院、新乡市明星中医院——辉县市中医院。
刚刚过去的2008年12月29日是辉县市中医院的18岁生日。近日,在牛年春节喜庆氛围里,该院又逢盛事——新建病房大楼落成庆典,可谓双喜临门。18年来,辉县市中医院人,在以赵士运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从一片空白起步,凭借“艰苦创业,团结拼搏,负重奋进,争创一流”的精神,致力于发扬光大中医国粹,主动适应医疗市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适应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章。
串串数字体现了辉县市中医院当年的寒酸和今日的辉煌:18年前,靠集、捐、借筹资46万元,凭1900平方米的3层临街小楼、48名员工、20多万元设备、13个临床科室起家,18年后,医院总占地36.8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资产4530多万元。目前,医院设有骨伤、脑病(神经内科)、心内、妇科等30多个临床科室和检验、放射、手术室等6个医技科室;正式职工310多名,卫技人员240多名,其中正高级专家8名,副高级专家22名,中级69名,中专以上学历者达90%以上;拥有双排螺旋全身CT机,850毫安X光机,彩色超声等先进设备,总值逾1300万元;门诊量、住院人次、业务收入逐年攀升,2008年分别为14.8万人次、9200余例、2400余万元,分别较2007年增16%、2%、21.5%;曾荣获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单位、省中医医院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并被多家媒体报道。
近年来,辉县市中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发展,改变旧面貌,不畏艰难,与时俱进,确立了院区改造的宏伟蓝图。该蓝图分建设新病房楼和急诊医技楼,改造旧病房楼,拆除现门诊楼等工程,其中首期工程——新病房大楼已经落成。新楼按现代化、高标准设计,主体6层,局部7层,总建筑面积10152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框架结构,美观宏伟,内设电梯2部,有中央空调、中心呼叫、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系统装置,设11个病区和1个高档综合手术室,每个病区设单人、双人、三人及扶贫病房等多种档次的病房,高档房间内有卫生间、电视等先进设施,所有病床、器具和设备全新配置,处处体现家的温馨。新病房楼是当今省内同级中医院中一流的病房楼,投用后,将直接扩大住院用房6000平方米,使总床位达300多张,这不仅满足了病人的需求,刷新了医院形象,也提升了医院品位。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凝结了辉县市中医院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18年来,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他们抓住机遇,从特色、科技、质量、服务、文化、管理着手,迈出了坚实的脚步,迅速跻身于新乡市同行首位,全省县市级中医院前茅。
特色办院
“中医院必须姓中,传统的要继承,现代的要跟上”是辉县市中医院决策层和广大职工长久以来的公识。建院以来,他们瞄准本地医疗空挡,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先后创办了骨伤科、针灸理疗科、推拿按摩科、肛肠科、烧伤科、肝胆病科、肾胃病科、风湿病科、皮肤病科、乳腺病科等科室,用传统中医中药为患者服务,体现出独特优势。医院重点专科骨伤科,成为省局命名的首批“省中医特色专科”,也是省中医骨伤病协作组成员,其骨伤和骨病诊疗技术享誉全市,并辐射至周边多个县市。骨伤科主任赵清臣曾荣获“省劳动模范”、“新乡市十佳名中医”等殊荣。近年,随着该科的做大做强,又延伸出骨关节病科、显微外科两个专业分支,后者为全市首家开展。妇产科、脑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也先后崛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他们还从推行中医特色病症管理、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开发改变中药制剂、加强考核等环节提高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使治疗手段有特色,临床疗效有保障。
科技兴院
18年来,辉县市中医院把科技兴院作为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医院实力。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并举,聘请省市专家坐诊、讲课、手术;每年投巨资送临床骨干外出学习深造,全院专业技术骨干90%进行过轮训;出台奖励政策,鼓励职工报考自学考试、函授等不脱产学习。这些措施逐步造就了一支强大的专业技术中坚力量。目前,全院有新乡市优秀专家3名,辉县市专业技术拔尖(优秀)人才17名,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1名。二是加强全员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开展创建“学习型医院”活动,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对全员实行学分制管理,不定期举办业务讲座,每月举行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每年举行全院业务考试,使全员业务素质明显提高。三是大力引进开发新技术。18年来,累计引进“湿润暴露疗法治烧伤”、“注射消痔灵治疗肛肠病”、“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柱病”等先进技术20余项,开展断指再植、肝叶切除、血管皮瓣移植、股骨头置换、膝关节置换等新技术7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20余项,获国家专利15项,发表论文近400篇,参编著作23部。四是积极引进和更新医疗设备。先后通过自筹、联合投资、股份制、分散付款、贷款等方法,引进了美产GE双排螺旋全身CT机、850毫安X光机、数字化X线诊断仪(CR)、美产百胜彩超、彩色经颅多普勒、日产电子胃镜、日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血球计数仪、四人心电监护仪大型名牌设备,极大丰富了诊疗手段。
质量强院
质量是医院的内涵。辉县市中医院视质量为生命,坚持不懈地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别是近年来,卫生部在全国二甲以上医院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他们以此为契机,从抓依法执业、抓医护质量、抓技术练兵、抓感染控制、抓药剂管理等多个环节狠下功夫。首先在全院广泛开展了学法守法教育,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认真落实12项医疗核心制度和14项护理核心制度,确保规范执业,规范运作。其次,逐年修订和完善《百分制考核》、《医疗质量管理与考评细则》等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了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采取日考核、周小结、月通报、月兑现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使全院归档病历甲级率达到98%以上。第三,加强了院内感染控制和药剂管理工作,健全了院科两级感染管理网络,使院内感染控制在6%以下;规范了进药渠道,使全院药品100%以上在招标范围,100%在医保目录,同时价格为同级医院最低。通过这些措施,该院在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中,连年获得了新乡辖区县市级中医院第一名,真正成为新乡市中医事业的“排头兵”。
服务立院
优质服务是辉县市中医院的立院之本。围绕“便民、利民”的宗旨,该院坚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优质服务、温馨服务,使服务内容和方式更具人性化。为解决看病难问题,他们加强了导诊功能,为病人提供免费送开水、量血压、代煎中药等服务项目,在门诊大厅设立了就诊流程示意图、专家骨干介绍栏,开通了专家咨询热线,实行了“无假日门诊”、专家定期出门诊等制度,方便病人随时就诊;他们还免费为空腹抽血检查的病人送早餐,为产妇送红糖,为住院病人送开水、送电话号码本、送卫生知识宣传品,为出院病人寄贺卡、进行电话随访等,给病人送温暖送关爱,深受病人家属好评;为了服务好医保和新农合病人,该院实行服务窗口前移,且审核、理算一站式办结,减少了病人的理算麻烦;为解决看病贵问题,该院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并按政策及时降低药价,同时,对阑尾炎、剖宫产等6个病种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取消了所有不合理收费项目;为推进合理用药,他们实行药师查房、“三线用药”和抗生素应用“双十”排名等制度,大力遏制滥用药、大处方等不良现象;为方便病人监督,该院通过电子显示屏、明白栏、“一日清单”等途径公开药价和收费标准,并每周抽查,逐月审计,对投诉有登记、有调查、有反馈、有处理;推出了首问负责制、医患沟通制、限时办结制等新举措,促进医患沟通;大力推行诚信服务,有诺必践,迄今累计为40多名急危重病人垫费救治。这些措施真诚细腻,充分渗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了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病人满意度连年达98.5%以上。
文化领院
医院文化统领职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趋向。为此,医院确立了“救死扶伤,振兴中医”的办院宗旨,明确了“医院精神”和“职工格言”,确定了院歌、院徽,创办了内容丰富的院刊《杏苑信息》,已连续出刊280期;积极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标兵科室月评、卫生流动红旗竞赛16年不辍,树立院内典型;鼓励员工踊跃参加并自行举办各种演讲赛、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120余次,曾荣获“新乡市首届文化广场演出二等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专业内涵的医院文化,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强大活力。
从严治院
18年来,辉县市中医院在内部管理上突出“严”字。在不断的摸索与改革中,他们形成了科学、实用、严谨的“三个方案”,即中医院管理细则、百分制考核方案、成本核算;推行了“五个机制”,即股份制、目标管理风险抵押机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机制、动态通报制,后勤社会化机制;恪守“八字方针”,即教育、制约、监督、查处”,不断推进正规化、科学化管理步伐。其中,严格的上班签到、中间查哨制度,严格的工作周程和日程,一直延续至今;人事制度改革,最早实行护士两级招聘,并推行“考试末位淘汰”等举措;推行“病人选择医生”改革,尊重病人权益,缩小核算单元;分配制度由最初的“全浮动工资制”,过渡到“效益工资制”,再到成本核算、院科两级核算等,充分调动了全员工作积极性。他们还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内容涉及规划、人事、工资、开支等各个方面,把热点问题置于职工监督下,使全院职工思想稳定,同心同德。此外,该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信息化管理、行风建设等都是管理工作中的亮点,受到各级主管部门肯定。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中医事业大有希望。乘着党的中医政策的强劲东风,沐浴新世纪的阳光,辉县市中医院广大职工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饱满的热情、振奋的精神,向更新更远的目标迈进,不断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