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马凌 周绍林 司人军)2009年春节前夕,在信阳市浉河区合管办报销窗口,游河乡姚湾村张秀珍的亲属为其代领了2008年住院封顶的3万元新农合补偿金。这得益于信阳市浉河区农合办推出的合作医疗证副本制度。自该区去年实行该制度以后,农民工凡持有副本者,生病住院时就不用来回办理转诊审批手续,直接持此副本就可以在务工地医院住院,年终回来一次报销就行,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工在外就医。 据了解,浉河区常年在外的农民工有近7万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新疆、武汉等地。近年来,浉河区为响应信阳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建立农民工定点医院这一惠民举措,选择质优、价廉的医疗机构建立定点医院。并且针对不在定点医院就医的转诊报销问题,自2008年开始推行合作医疗证副本制度。农民工外出前,持合作医疗证、户口本及一张一寸照片可以当场办理副本。持此副本在外建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就医,享受区级医院比例就地减免,没有外建定点医疗机构的不需转诊即可就医,自费结账后回区合管办按市级医院比例报销。《合作医疗证副本》由区政府统一印制,上面详细记录了外建定点医院的名称、联系方式、地址等,方便农民工及时到指定医院就医。同时在副本上详细说明了新农合外地就医的流程、就医机构的选择、报销方法、需要提供的报销材料及报销时限等,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材料不全等来回跑的情况,彻底解决了农民工的在外就医后顾之忧。 据统计数字显示,自2008年2月全区推行副本制度以来,该区手持副本报销的农民工有近216人次,总计报销金额近75.8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共为近5000名农民工办理了合作医疗证副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