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俊 通讯员 毛会春 吴爱霞
改革开放30年来,临颍县卫生局党委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目标,抓热点、破难点,落实承诺,履行职能,服务大局。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三年来,卫生事业有了新突破,行业作风有了新转变,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创建和谐临颍、生态临颍、活力临颍、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局先后荣获河南省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优质服务窗口;医院行风建设、卫生监督工作、红会抗震救灾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实施等先进集体;荣获漯河市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第一名;妇幼工作、疾病控制、传染病防治、中医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院前急救工作、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信息工作、督查督办工作等先进集体;荣获全县工作实绩考核二等奖等殊荣。
理清思路 大胆改革 激发活力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该局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全面分析行业特征、结合行业实际,探索实践出了一整套适应性和针对性强的工作方略。在工作方针上,坚持“从严治政、从严治纪”;在工作思路上,坚持“上争位次、下抓稳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工作重点上,突出农村卫生工作和预防保健;在工作推进上,实施一把手负责制、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制、局领导分包负责制和全局工作督导制;在工作目标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廉价、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大胆探索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全员活力和积极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为民服务模式,争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实行局机关股级干部、二级机构院(站、校、所)长竞争上岗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人人当伯乐、赛场选骏马、一线选良将,使得卫生系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行股级干部后备人才库和养老保险金制度,为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加强基础建设 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为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近年来,该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县15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了改建和设施配置,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旧貌;全县362个村卫生所全部建成并达到省定标准;对4所乡镇卫生院实行了由县级以上医院帮扶、乡托管,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正在建设中的县人民医院占地123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包括病房楼、门诊部、急诊部、医技综合楼等,设置床位650张,总投资1亿元,建成启用后,将全面缓解全县70多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7年,投资50万元建成了临颍县120急救指挥中心,配备了当前国内最先进的120急救指挥系统,实现了呼救受理与指挥调度的有机结合,卫生急诊急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全县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已基本完善。
强力推进新农合 维护群众利益
该县新农合试点工作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08年是河南省新农合制度建设进入全面覆盖后的第一年,也是新农合筹资水平由50元提高到100元后的第一年。按照“全面覆盖、规范管理、完善机制、巩固提高”的要求,把加强基金监管,科学调整方案,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规范就医行为和诊疗行为,促进新农合健康持续发展,作为新农合的重点来抓,确保了新农合基金高效、安全、健康运行。2007年参合率为81%,累计补偿医疗费用1493.3万元,享受补偿群众161686人次,其中达到1万元封顶线的70人;2008年参合群众556161人,参合率91.3%,截至9月20日,享受新农合补偿的参合群众达247220人次,累计补偿医疗费用2985.46万元;2009年,参合群众574509人,筹资1149.02万元,参合率96%。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县合管办向参合农民发放调查问卷2.5万份,满意度达95.6%,赢得广大参合农民的一致好评,推动了临颍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200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临颍县新农合的成功做法;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对临颍新农合高起点、高参合率、高标准的运行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对临颍县新农合工作作出了“推进有力、成效显著、信息专报摘发各地”的重要批示。该县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的主要做法先后在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内部参阅》、漯河市政府《政务信息》、漯河市委《调查研究》、《医药卫生报》头版、《漯河工作》宣传推广。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近年来,该县结合医院管理年等活动的深入开展,狠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诊疗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及医疗文书书写,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通过举办护理基本技能培训班和护理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能力;通过举办医疗文书评比活动,对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反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举办医疗文书培训班,规范了医疗文书的书写;通过开展多期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单病种限价由10种增加到37种,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特别是从今年起,结合“三优一满意”活动的开展,落实“便民惠民40条”,改善了就医环境,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卫生形象。
提升公卫能力 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近年来,该县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和15个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均实行网络直报。目前县疾控中心已达到省级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4家卫生院已达到市级预防接种规范门诊标准。县疾控中心已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在艾滋病防控方面,该县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政府为主导,多部门积极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各类培训班、防治艾滋病文艺巡演、生产自救、临终关怀、面对面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充分体现了政府惠民、爱民政策的落实,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在结核病预防控制方面,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了《河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2010)年实施计划》和《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不断加强对各单位结核病防治工作薄弱环节的指导,实行目标管理,任务层层分解,建立了以县为中心,以乡为枢纽,以村医为基础的三级防治网络;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和健康促进活动,将村医培训关、城市结核病归口管理关、网络直报病人追访关作为工作重点,强化督导,派专业人员进驻综合医院,实行窗口前移,使结核病发现、治疗和管理等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切实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积极与教育部门协调,落实了中小学生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和检测制度;对各单位结核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任务,使各医疗卫生单位三年来均超额完成转诊任务;卫生应急建网立制,制订了应急行动预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43人组成的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全县4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15个乡镇卫生院实施了网络直报,有效提高了疫情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灵敏性,完善了疾病监测机制,增强了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测能力。
在卫生监督方面,该县遵循“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方针,以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为中心,以食品卫生、医疗市场专项整治、传染病、职业病防治执法监督为重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该县卫生局局长李贵云介绍,目前,全县量化分级管理规范实施,食品经营单位得到逐步规范;《特别规定》得到贯彻落实,创建示范县工作、创建学校餐饮放心工程和餐饮安全示范一条街创建工程均圆满完成;农村卫生监督工作有序开展,覆盖率显著提高;餐饮消费安全、医疗市场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三年来,该县共检查各类医疗机构592家,全县的医疗市场得到了明显净化,执业行为明显规范,群众举报投诉案件不断下降,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为切实覆行食品卫生监管职能,该县重点做好餐饮业集中整治工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粮、油、面等日常消费热点产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卫生监督排查,始终保持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高压态势,同时本着“成熟一个、申报一个、评定一个”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形成了以A级为样板,B级为示范,C级往前赶,D级为红线的新局面,有力促进了全县餐饮卫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建设全国农村食品卫生监管长效机制试点县为契机,强化农村餐饮卫生监管,把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作为重点,本着“边规范、边整改、边提高”的原则,加大整改力度,巩固整改成果,不断规范经营行为,形成了以县卫生监督所为核心,以乡镇食品卫生监管站为依托,以村食品卫生协查室为前哨的网络监察体系;为优化企业经济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该局向社会公开承诺,实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许可受理限时制和“五公开”,实行“无干扰生产日制”和“入企检查收费许可证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实施职工养老保险 激活系统活力
为解决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老有所养的问题,该局结合实际,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2006年在卫生系统中实施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参保率达96%以上。卫生系统共有退休职工352人,从2006年12月底开始及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已发放389万元,解决了退休人员老有所养的问题。在职职工工作情绪稳定,认清了自己的职责,明确了切身利益与单位利益息息相关,增强了与单位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树立了“院衰我耻、院兴我荣”的观念,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度。兄弟县区纷纷前来借鉴学习,同时这种做法也得到了副市长孙运锋同志的充分肯定。县政府、市卫生局、市政府、《医药卫生报》等单位和媒体陆续刊登了临颍县卫生系统养老保险工作的成功做法。在谈到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时,该局局长李贵云对记者说:“职工养老保险的实施从目前看来至少有四大好处: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退休人员生活得到保障、医疗单位效益明显提高、激活了全县卫生系统职工的活力。”
加强廉政建设 建立廉洁勤政系统
近年来,该局党委切实加强卫生系统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从我做起,廉政自律,做好表率,敢抓敢管,认真负责。以对系统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身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反腐倡廉、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针对卫生系统的实际情况,局党委明确了卫生系统廉政建设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并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落实到每个角落和环节。一是积极推行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一线呼声;二是坚持政务公开;三是严格卫生执法,严格医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四是严格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支出;五是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纪律;六是严格考核和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采访中,该局局长李贵云满怀信心地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临颍县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卫生局党委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开展和谐卫生创建活动,突出重点、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掀起卫生事业发展的新高潮,在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创建和谐临颍的征程中,与时俱进,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