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10期第1版
 
2009年第10期第2版
 
2009年第10期第3版
 
2009年第10期第4版
 
 

咽炎咳嗽的辨治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喉科疾病,咽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此病常常累及气管,因此,咳嗽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调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风热  症见咽部红、肿、痛,吞咽不利,咳嗽,痰黄稠,伴有发热、恶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肿胀的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治以疏风清热、利咽止咳。处方:桑叶、菊花、金银花各15克,枇杷叶、牛蒡子各12克,板蓝根、猫爪草各3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百部、桔梗各10克,甘草5克。
  风寒  症见咽喉微痛,吞咽不畅,咳嗽痰白,并见恶寒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微红。治以疏风散寒、利咽止咳。处方:防风、荆芥、百部、桔梗各10克,白僵蚕、紫苏叶、薄荷、甘草各6克,细辛3克,生姜3片。
  痰湿  患者体型多肥胖或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食物,常自觉咽部吞咽不利,如有痰状,咳嗽,痰白黏稠,舌淡红、舌体胖、苔白厚腻,脉滑。咽后壁滤泡增生,黏膜肥厚。治以化湿祛痰、利咽止咳。处方:半夏、桔梗、百部、昆布、海藻各1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陈皮、甘草各6克,牡蛎、猫爪草、茯苓各30克,丹参20克。
  肝郁  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动,易怒,常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咯嗽,痰难咯,用力咯时甚至可引起呕吐,舌边暗红、苔薄白,脉弦。咽部黏膜层慢性充血,后壁滤泡增生,黏液腺肥大,分泌亢进。治以疏肝理气、利咽止咳。处方:柴胡、甘草、薄荷各6克,白芍药、浙贝母、丹参各20克,枳壳、郁金、木蝴蝶、栝楼、昆布、海藻、桔梗各12克,玄参、牡蛎各30克。
  阴虚  患者常有多年咽炎病史,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并有灼热感,常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引起恶心、干呕,多在入夜加重,舌红苔少,脉细数。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后壁黏膜干燥或萎缩。患者病程较长,治以滋阴降火、利咽止咳。处方:生地黄、玄参、丹参各20克,麦门冬、桔梗各10克,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牛膝、栝楼各12克,薄荷、甘草各6克,牡蛎30克。若见肺阴虚加五味子敛阴止咳;若见肝肾阴虚选加金樱子、桑葚、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濡养咽喉,达到止咳的目的。
      (摘自《农村医药报》   王   雪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