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肿瘤,让生命之花更加灿烂 ——林州市肿瘤医院(研究所)创新发展纪实 |
|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李太平 人,最珍贵的是生命。 健康的人,快乐地活着,追求幸福与完美。 对于身患绝症的人,无时无刻不受着生命的煎熬,与痛苦相伴,与死神抗争,感觉生命的脆弱与渺小。癌症,曾经威胁着、夺取了多少人宝贵的生命,又有多少人面对癌症,无悔地选择了征服癌症的道路,坚定地踏上了降伏癌症的征程。 在中原大地、太行山麓,就活跃着这么一支与癌魔长期打交道的坚强的团队----林州肿瘤医院人。 林州肿瘤医院人秉承攻克癌症、为民谋福祉的崇高理念,孜孜以求,不畏艰险,不懈探索,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峥嵘岁月,团队逐步壮大,院所不断发展,在肿瘤防治事业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 应运而生 构筑肿瘤防治桥头堡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癌症。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林州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食管癌年发病率、死亡率长期在100 / 10万以上,是严重危害林州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自1959年以来,林州的食管癌防治工作始终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逐步建成并不断完善了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体现建设,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道路。 1959年,国家和河南省政府及时组织并派出了北京医疗队、河南省医疗队进驻林县高发现场开展了现场的防治研究工作,林县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林县食管癌防治研究委员会(后改为食管癌防治研究所),负责全县的食管癌防治工作。 林州市肿瘤医院是在食管癌防治研究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该院创建于1959年10月,其前身为“林县食管癌医院”,林州市肿瘤防治办公室挂靠在该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林州市肿瘤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临床、科研、肿瘤综合防治为一体的肿瘤专科医院。医院设有胸外科、普外科、肿瘤内科、妇瘤科、放疗科等临床科室和手术室等9个医技科室,拥有电子加速器、X-刀、钴60放疗机、全身CT机、模拟定位机、电子胃镜、数字胃肠机等大型先进设备,除了治疗本地患者外,每年还接诊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量患者。2004年11月,医院投资3500万元,新建1.74万平方米的新病房楼,并于2007年8月建成开诊,开放病床380张,有效地缓解了患者住院难的矛盾。 目前,医院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院职工的81%,形成了高级、中级、初级梯队的技术队伍,每个临床科室均有学科带头人,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建立层次协调的技术队伍,为医院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州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始终遵循“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临床工作也为现场科研提出了不少新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医院在食管癌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内修外联 抢占肿瘤治疗新高点 建院伊始,由于当时人才、技术、设备多种因素的制约,比较原始的医疗条件很难适应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医疗队、河南医疗队分别受中央、省政府指派陆续进驻林县,各学科专家人才云集,开始了食管癌综合防治的系统研究,这给肿瘤医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960年~1983年,在北京医疗队、河南医疗队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用了20多年的时间,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县乡村“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基本上满足了开展肿瘤现场防治工作的需要。由于有专家的现场指导,作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为医院学科建设进一步规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1994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坚持科研和临床相结合的道路继续发展摆在医院面前,林州肿瘤医院人果敢地谋划了“推动临床医疗学科建设,积累实力,以临床哺科研,以科研带动临床,促进肿瘤防治协调发展”的方略。这段时期医院着重加强了以胸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为重点的骨干临床医疗学科建设,医院坚持积极推进科技兴院的人才技术战略,逐步形成了以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医疗服务体系,并积极参与国家肿瘤防治科技攻关课题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994年末,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大胆革新、积极推行以“科技兴院、以法治院”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技术发展战略,强化以“效率”、“效益”为中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突出以质量求生存,以患者需求为第一的服务理念,狠抓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充分挖掘、整合、发挥各种资源,形成了临床医疗、现场科研、肿瘤预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建院近50年来,林州市肿瘤医院在各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通过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河南省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长期密切合作,在食管癌、贲门癌等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医疗、预防和科研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曾参与国家“六五”、“七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获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级科研成果、成就奖8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 早诊早治 治疗肿瘤的一剂良方 2004年12月,林州市被卫生部、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确定为“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自2005年初,林州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食管癌“早诊早治”工作,并成立了由主管卫生的副市长为组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由卫生局牵头并委托林州市肿瘤医院、研究所负责“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的具体业务工作。医院高度重视,重点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基线调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多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食管癌危险因素知识,提高大众知晓率;对全市各医疗单位近年来食管癌治疗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按照“早诊早治”示范基地课题的要求,确定目标人群,并对筛查的目标组人群和对照组人群逐一核查落实并输入电子文档。 ——现场普查。在进行现场普查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规范操作标准,邀请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召开普查镇、村基层领导和村卫生所义务人员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布置普查任务。合理安排普查时间,深入普查对象家庭,动员其积极参加普查,对于普查中确诊的患者尽早安排治疗,并按相关政策免除治疗费用。 ——基地建设。作为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为全面落实卫生部、中国癌症基金会关于基地建设的各项要求,重点抓好了几项工作。首先抓好了人才队伍建设,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提高业务素质,对所有参与“早诊早治”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批轮训,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二是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工作,2007年,投资500多万元 新购置了螺旋CT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及病理室的相关设备,以适应临床早诊早治普查工作的需要。三是进一步理顺市、乡镇、村“早诊早治”工作协调机制,从任务下达、工作落实、考核、质量监控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和谐机制。 “早诊早治”工作的落实,成为治疗肿瘤的一剂良药,成为政府的惠民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千家万户。 科研荣誉 ●“食管癌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荣获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研究”1996年10月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舌奖浆肌瓣覆盖━食管胃粘膜吻合术”荣获1996年度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 ●2004年被确定为“国家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 ●2005年3月被郑州大学确定为“肿瘤防治”现场研究基地。 ●自1995年以来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参加学术研究会300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