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安 李伟强 2008年,河南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工作大局,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思路,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成效显著,卫生工作呈现出诸多亮点。 郑州:片医走进社区居民家中 近年来,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新建改建转型,郑州中心城区已经拥有16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了覆盖229万人口的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如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适宜有效、安全便廉的社区卫生服务,郑州市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片医负责制工作思路,以社区为服务区域,以家庭为服务单位,以所辖居民为服务对象,建立由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片医工作小组,对辖区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承担责任,开展服务。2008年先行在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片医负责制试点,组成片医工作组72个,建立片医工作站32个,明确责任范围57个社区,服务城区42.2万居民,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 洛阳:疾控工作强化政府主导 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先后4次在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疾病控制、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工作等工作,先后出台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多个文件,实施了结核病、艾滋病、免疫规划工作政府目标管理。 2007年年初以来,洛阳市、县两级政府加大各项财政保障政策落实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市、县两级政府承诺免除疾控机构世行贷款还贷责任近2500万元;2007年市县级免疫规划经费到位712万元,结核病、艾滋病等其他专项配套经费到位356万元,县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人均年财政经费11175元,比2006年增加了57.3%。市级财政从2008年开始,分3年投入935万元用于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 焦作:“阳光监督”创新监督模式 近年来,焦作市的卫生监督工作,以推行扩大公众知情权和“明厨亮灶工程”为载体,实现了监督模式的转变。具体措施是对规模相对较小的餐饮企业通过透明玻璃橱窗来保障消费者对操作间卫生状况的知情权;在就餐场所的醒目位置安装显示器,通过视频传输系统把操作间向消费者进行现场直播。在透明玻璃橱窗和显示器旁张贴“阳光操作,欢迎监督”等相关内容温馨告知,提示消费者参与卫生监督。 在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同时,同步实行食品卫生监督情况阳光公示制度(笑脸、平脸、哭脸)和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相结合,充分调动消费者参与卫生监督的积极性,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安阳:扩大新农合单病种管理 在开展了3年新农合单病种限价管理基础上,安阳市在全市推行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将单病种最高限价的病种由2007年的60种扩大到92种。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中,开展了老年性白内障、分娩等33个病种的按病种付费试点。 为了更加方便农民,安阳市对按病种付费的病种实行定补制度,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住院治疗,定额付费标准不同,定额补偿金也不同。如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定额付费标准,市级医院1900元,县级1550元,乡卫生院1200元,而定补标准为市级400元、县级600元、乡级860元,基本上实现了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的免费住院治疗。仅2008年为参合农民节省医疗费用约2600万元。 周口:医院管理全面开花结果 2005年,周口市先期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全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管理与评价处于松散无序状态。为此,周口市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纳入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评价范畴。 周口市组织制订了一级医疗机构医院管理综合评价细则,内容涵盖县直公立、民营、行业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并以“八统一、八不准”为基础,制定了城镇诊所和村卫生室设置和管理标准,把医院管理年活动同医疗机构年度评审校验、日常卫生监督执法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严格准入为前提,以监督执法为手段,市、县、乡、村4级医疗机构分级管理、齐头并进、同步规范、全面提高的体制机制。 开封: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开封市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部署,分批实施的思路,到2008年12月底,以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实行岗位责任管理、搞活内部分配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任务,得以全面落实,6600多名卫生人员通过竞争上岗、逐级聘任,已各到其岗;新的工资分配制度已开始运行,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工资收入有所增长,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这次改革中,开封市市直19家卫生事业单位打破了原来的事业干部身份,全部实行了聘用管理制度,市直卫生系统有113人被低职高聘,提前晋职晋级,或走上领导岗位。与此同时,原本在重要岗位任职,但不求进取,政绩平平的24名同志,在这次改革中被高职低聘或落聘下岗。 新乡:发挥“创卫”主力军作用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新乡市卫生系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投入创卫工作,抽调5名局领导和38名工作人员进驻创卫指挥部,圆满完成了技术指导、卫生督导、健康教育及外联等工作。 按照卫生局承担创卫目标要求,共投入资金1187.01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10个,改建公共厕所57座,建立感染性疾病控制科8个,计划免疫门诊8个,改造职工食堂16个,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796个,印制健康教育材料、处方799万份,硬化地面1.2万平方米,国家、省专家对卫生系统的创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确保了创卫工作目标的实现。 平顶山:变“常下乡”为“常在乡” 2008年,平顶山市创新卫生下乡形式,实施了“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利用3年时间,分批分次抽调优秀城市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变“常下乡”为“常在乡”,使农村居民就近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据统计,工程实施以来,下乡医务人员指导受援单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3项,开展义诊300余次,接诊患者人数14万余人次,医疗队员开展带教手术2045例,教学查房1.4万余例,疑难危重病例组织会诊讨论近5000次,抢救危重病人566人次。各医疗队在受援单位举办培训班1068次,培训卫生技术人员1.2万余人次,累计制定工作制度568项,受援单位的病历合格率达到了70%以上。 三门峡:城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2008年,三门峡市着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上,一方面,积极改善医疗设备条件,先后投入500万元,为贫困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629台(件)。另一方面,先后对76名乡镇卫生院长和21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对814名农村无学历医务人员进行了学历教育,同时培训村级卫生人员1562名。 同时,三门峡市在城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三门峡市区有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过验收并命名,统一购置了B超、心电图机、办公设施和基本医疗设备,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鹤壁:为参合农民建健康档案 鹤壁市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在2007年农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基础上,以农民健康档案信息为切入点,开发完善农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采集全市农民健康档案的全部信息,形成数字化格式,汇集到卫生信息处理中心,各级乡镇卫生院、卫生行政部门为终端,形成农村健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与利用系统。 在建设中,鹤壁市投资约50万元,完成了数据中心房屋装修工作、光纤接入、设备和操作系统采购安装工作;筹资50万为乡镇卫生院统一配备了125台微机。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市共建立健康档案106.4万份,基本实现了为每一位参合农民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的目标。 濮阳:政府长效投入社区卫生 濮阳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了社区卫生投入长效机制,确定从2008起,按照人均每年5元的标准安排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到2010年达到不低于10元的标准。市劳动保障部门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就诊等。 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4家,覆盖率达95%以上,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圈”。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万余份,老年档案6000余份,管理高血压1万余例,糖尿病4800例,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达97.4%,简单卫生知识掌握率上升到8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率达88.9%。 许昌:医疗设备集中招标采购 许昌市在全市推行医疗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要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设备和器械单价3万元以上的必须集中招标采购,按照招投标法规规定和市政府要求,进入许昌市政府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公开招投标。 为保证招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许昌市在开标、评标、制标底、议标、定标过程中,由市检察院、纠风办、物价局、监察室等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全过程的监督。首先是邀请各监督部门和各医疗单位负责同志以及供应商代表参加,通过因特网公开开标,由监督部门负责同志启动开标按钮;其次是开标当日又通过监督部门在电子屏幕上从专家库中随即滚动抽取评议标专家和备选专家,杜绝徇私舞弊和暗箱操作。 漯河:确保参合农民得到实惠 在强化新农合监管工作中,漯河市要求各定点医院严格控制参合农民的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的使用,需要使用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实行事先告知,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为证。使用目录外药品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乡级不得超过10%,县级不得超过15%,省、市级不得超过20%。对使用目录外药品位居榜首的医生实行停药问责制,由院长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酌情予以现金处罚;对大型或特殊检查需报科室主任和主管合作医疗的副院长签字审批后执行。 同时,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实行51个病种的单病种最高限价,超出限价部分将由定点医疗机构买单,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商丘:“一二三四”强化医院管理 商丘市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努力做到“一二三四”。一是突出“一个中心”。“提出了“三个一切为病人”的总要求,即“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使“一个中心”的概念进一步突出和具体化。二是坚持“两个务必”。务必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务必降低药品价格,让老百姓吃得起药。三是改善“三个服务”。即院前服务、院中服务、院后服务。四是抓好“四个重点”。即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业务素质;抓好职责制建设度;抓好质量控制管理。 通过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使医院管理得到了较大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驻马店:市级直补惠及参合农民 驻马店市强力推进新农合市级直补工作,运行近两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1~11月,各市级直补医疗机构每月自费药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切实为参合农民看病带来了实惠。 在具体操作中,一是实行了实时结算,参合病人在直补单位住院,出院时即可及时领到补偿款。二是完善了补偿审核机制,通过与直补单位医院管理系统数据接口,将出院参合病人的费用明细数据直接导入新农合管理系统中,实现了数据共享和网上实时审核报销;三是完善了医疗服务监管,实行了实时监控,强化了县合管办对直补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力度;四是规范了直补医院的诊疗管理。 信阳:参合农民工有定点医院 在推进新农合工作中,信阳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功能。结合参合农民中外出务工较多的实际,积极探索在外出务工农民较集中的地方建立新农合定点医院的服务模式,极大激发了农民工的参合热情,使新农合制度覆盖面、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截至12月19日,2009年度新农合参合农民达611.76万人。 信阳市制定出台了《信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了《致外出务工农民的一封信》,实现外出务工农民就地参合,就地就诊,就地报销。各县区相继在北京市、武汉市等地外建了22所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2008年1~11月共补偿683人次,补偿费用266.33万元。 南阳:不断做大做强中医事业 南阳市突出特色抓中医,不断做大做强中医事业。连续举办7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以此为契机,重点抓了3个国字号中医项目:一是争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经过五年艰苦努力,成为全国第一家。二是实施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试点工作,实施三年来,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农村得到全面推广。三是争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经过三年努力,2008年被国家正式批准并挂牌。 同时,南阳市坚持致力于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全面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建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中医重点专科,市张仲景国医院中西医结合儿科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专科。 济源:标准化卫生所覆盖全市 济源市紧紧抓住城乡一体化的机遇,加强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了了城乡医疗设施、医疗水平、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步推进,实现了标准化卫生所覆盖全市的目标。 自2006年标准化卫生所建设改造项目启动以后,济源市决定用3年时间在成规模的行政村建设标准化卫生所。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将标准化卫生所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作为年度各镇、街道办事处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去落实,目前已完成了525所标准化卫生所的建设任务,提前实现了村村都有标准卫生所的目标,成为新农村的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