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8期第1版
 
2009年第8期第2版
 
2009年第8期第3版
 
2009年第8期第4版
 
 

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创新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董文安   李伟强
      创新载体,着力提高公共卫生能力;强化主导,营造疾控工作发展环境;阳光工程,变定点监督为实时监督……在1月18日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有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成为会议的焦点,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创新载体,着力提高公共卫生能力
      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2008年,郑州市率先在全省开通“12320”公共卫生公益服务热线。同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通在线网上访谈、专家答疑、寻医问药、网络对话等多项功能,真正搭建起一条医疗卫生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交流、便民亲民的卫生健康桥梁。
      建立市县乡三级卫生监督机构上下联动机制,提高卫生监督的协调性、整体性和服务效能;开展20724家“五小”门店集中整治活动,大力推行餐具集中消毒健康工程。目前郑州市日集中消毒餐具使用量达170200套;实施卫生监督工作向社区、农村、学校三个延伸,有效保证了基层的食品卫生安全;加大非法行医工作整治力度,全年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298件,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投入450万元扩大计划免疫规划;1497例手足口病人防治实现了“不死人、不蔓延、不恐慌”目标;抗震救灾派遣5支10批次181人的医疗卫生人员奔赴四川开展救援,收治111名四川伤员全部治愈出院;选派10名卫生监督人员赴北京参加奥运会食卫生安全保障,得到了高度肯定和组委会表彰。
强化主导,营造疾控工作发展环境
      洛阳市卫生局局长朱其昌:近几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先后四次在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疾病控制、免疫规划等工作,特别是《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疾病控制工作的性质、地位及重要意义,明确了政府责任和部门责任,明确了财政保障和工作机制。
      2007年,市县级免疫规划经费到位712万元;结核病、艾滋病等其他专项配套经费到位356万元。县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人均年财政经费11175元,比2006年增加了57.3%。市级财政从2008年开始,分三年投入935万元用于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
      健全完善的疾控体系,在两年来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疾病监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2006年底,洛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100%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2008年,启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标志着洛阳市的市、县、乡三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网络建成,实现了疾病监测系统“平台到县、网络到乡、触角到村”的要求,整体提高洛阳的疾病监测水平。
      2008年洛阳市在继续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多策并举,强力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到12月底,全市共到位扩大免疫规划资金390万元,洛阳市免疫规划地方经费总额达到1102万元,为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长效稳定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证。
阳光工程,变定点监督为实时监督
      焦作市卫生局局长袁树庄:2008年3月份“明厨亮灶工程”开始在焦作市直餐饮企业、宾馆、大学食堂开展试点,具体措施:一是对规模相对较小的餐饮企业通过透明玻璃橱窗来保障消费者对操作间卫生状况的知情权;二是在就餐场所的醒目位置安装显示器,通过视频传输系统把操作间向消费者进行现场直播来保障消费者对卫生状况的知情权。三是在透明玻璃橱窗和显示器旁张贴相关内容温馨告知,提示消费者参与卫生监督。
      在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同时,同步实行食品卫生监督情况阳光公示制度(笑脸、平脸、哭脸)和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相结合,就是将餐饮单位的食品量化分级等级(分A、B、C三级)、每个等级代表的涵义、卫生监督机构的提示、餐饮业主的承诺内容、日常监督情况以及举报投诉电话等以大公示牌的形式在就餐大厅明显位置予以公示,充分调动消费者参与卫生监督的积极性。
      “阳光监督”是有效实行卫生监督管理的一种新尝试,它破解了长期困扰卫生监督工作中人员、经费不足的难题,保障了公众公共卫生知情权,把卫生监督员的频次监督变为公众的时时监督、天天监督、人人监督,在探索建立新时期卫生监督长效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