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安
1月18日,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系统总结了2008年河南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办急事、谋大事、定专题”的要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关键词一:高效
卫生应急更加高效。抗震救灾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伍,第一时间挺进震中汶川、灾情最重的北川及安县、理县等地,先后投入近千名队员、近千万元物资,是规模最大、装备最全的医疗卫生救援队,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13家定点医院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有力、有序、有效地接治地震灾区369名伤员,全部康复出院;手足口病防治取得“不死人、不蔓延、不恐慌”的“三无”战绩;圆满完成了奥运火炬接力传递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及奥运会卫生监督保障任务;所有问题奶粉婴幼儿患者都得到有效治疗,无死亡病例。
关键词二:完善
卫生体系更加完善。18个省辖市及90个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立院前急救站747个;争取并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88个(县医院17个、县中医院13个、县妇幼保健院23个、乡镇卫生院22个、村卫生室313个)及8000所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的年度建设任务;争取国债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项目资金8700万元,招标采购设备8285台件,全部配备到位;18个省辖市的50个市辖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34个,服务人员达到12292人;省重点卫生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其中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郑州大学第一附属院干部病房楼已建成投入使用。
关键词三:科学
医疗管理更加科学。以“三优一满意”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全省临床用血连续10年100%来源于无偿献血、100%合格,无偿献血各项指标继续稳居全国第一,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称号;已建成8个国家级和2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3位老中医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名主任中医师进入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建成9个国家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中医药研究室,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关键词四:有力
医疗保障更加有力。2008年共有7280.2万农民参合,参合率91.8%,比上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3665.7万人次,达到封顶线补助3万元的参合农民2113人;选送100名左右卫生技术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卫生高新技术,筛选出14项卫生适宜技术面向农村和社区在全省推广;争取国际合作项目12项,利用外资1898万元;认真开展济困医疗服务,规范推进药品集中招标,继续探索单病种限价管理和按病种付费改革,全省门诊人均费用、人均住院费用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五:扎实
预防保健更加扎实。免费接种疫苗由5苗7病扩大到12苗15病,共投入近3亿元;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91.7%;制定了15个重点传染病单项控制预案;全省国家卫生城市、县城、镇分别达到10个、14个、15个,居全国第3位、中西部首位;现症艾滋病人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抗机会感染治疗或中医药治疗;积极推进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项目,两项目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立项;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已有近90万农村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得到救助,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3年实现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
关键词六:深入
作风建设更加深入。大力推进“两转两提”,认真落实“严、细、深、实、快”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大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日常监督,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履行卫生监督职责,强化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保障了人民的健康权益。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继续深入开展争创“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和“爱岗位、献爱心,争做人民健康好卫士”等活动,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