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8期第1版
 
2009年第8期第2版
 
2009年第8期第3版
 
2009年第8期第4版
 
 

抓机遇 破难题 促发展——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代表热议“五大工程”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杨力勇  董文安
    1月18日,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卫生发展的“五大工程”,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许多代表认为,“五大工程”振奋人心,切合实际,必将为河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抓住机遇不放松
    “‘五大工程’的提出,让人为之一振!”谈起今年的卫生工作报告,开封市卫生局局长憨振东激动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
    说起机遇,周口市卫生局局长谢冰山说,一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关心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二是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三是新的医改方案即将公布实施,必将推动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五大工程”的提出,就是抓机遇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国家对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在不断增加,事业在不断发展,但卫生事业的发展仍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差距。商丘市卫生局局长朱玉柱说,如何缩小差距,现在就是一个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机遇。
    许多代表认为,“五大工程”涉及到农村卫生工作的硬件建设、人才培养,涉及到创新人才培养、城乡对口支援及医改等卫生工作的重点,在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提出,对于河南卫生事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很大的机遇,抓住了就能促进卫生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抓不好、错失了,就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周学山说:“所以,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善于从困境中捕捉新机遇,勇敢地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促进新发展。”
结合实际破难题
    解决问题要抓住关键。“五大工程”就抓住了河南卫生发展的关键。鹤壁市卫生局局长陈元方说,河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与30年的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不同步,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一个是硬件问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差;二是人才问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素质不高。三门峡市卫生局局长齐秋安说,“五大工程”中的“五年百亿”工程将有效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差的问题,而“51111”工程则必将有效解决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对此,来自河南精神病医院的吕路线院长深有同感。他说,在河南精神卫生专业,他们医院的博士占到了全省同行业的90%以上,副高级技术职务者占到了60%以上。基层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人才队伍特别薄弱。
    在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称得上是人才济济,但少有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至今没有一名院士。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说,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特别符合医院的实际,将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代表们一致认为,高端专业人才不高,基层专业人员不足,这是河南卫生的突出问题。“五大工程”的实施兼顾了基层和高层,符合河南卫生工作的实际,必将大大缓解河南卫生人才建设的实际问题。
狠抓落实促发展
    许多代表认为,“五大工程”切合实际,振奋人心,但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工作的落实。
    要卓有成效实施“五大工程”,涉及到体制、机制问题,涉及到政府的相关部门,涉及到投入的问题。洛阳市卫生局局长朱其昌说,下一步洛阳市将积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与有关部门协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不断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五大工程”的有效实施。
    近年来,济源市积极抓住机遇,加大对乡村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乡镇卫生院全部得到建设和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全市。济源市卫生局局长卫宗长说,今年,他们将在进一步完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狠抓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内涵建设,特别是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造性实施好“五大工程”。
    周学山副厅长感慨地说,要实现河南卫生的跨越式发展,“五大工程”的实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早着眼、早着手,做好调研,绘好蓝图,订好措施,抓好落实,以实施“五大工程”为突破口,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代表们纷纷表示,“五大工程”用大手笔绘制出河南卫生发展的宏伟蓝图,必将促进河南卫生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后,一定要紧紧围绕“五大工程”的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河南卫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