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期第1版
 
2009年第7期第2版
 
2009年第7期第3版
 
2009年第7期第4版
 
 

美《健康》杂志评出二○○八年十大性健康事件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2008年12月刊的美国著名《健康》杂志,邀请20多位性学和生殖健康专家,评选出了2008年度美国十大性健康事件。
    一、雄性激素有助于女性迅速进入状态
    2008年11月,一项由四国完成的研究显示,缺乏性冲动的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补充雄性激素,可以满足和增强她们的性爱体验。这项调查明确了雄性激素对女性性欲的作用。
    二、发封电子邮件,防范性病
    在互联网传播高速发展的年代,轻轻点击鼠标就能让人们获知一切。目前,美国约有3万人在使用一个被称为“inSPOT”的网络系统,以了解自己和性伴侣是否感染了性传播疾病。这一系统由美国旧金山公共卫生部和互联网性健康信息服务处,在2004年共同启动建设。成立4年以来,这一系统已经向用户发送了近5万封电子邮件。
    三、宫颈癌疫苗安全可靠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于2008年10月宣布,宫颈癌疫苗是安全有效的。“有人对这种疫苗表示担忧,认为它很可能促使女孩过早发生性行为,甚至利用其潜在的副作用作为借口。但我们认为,相较于其保护作用,这些都是次要的方面。”有关人士称。
    四、生殖器整形手术“火热”
    阴道紧缩、阴唇整形、通过注射促使G点发育,这些都在2008年被纳入了整形手术医保范围。在一片非议声中,很多正规医院的妇产科也开展了这些热门项目。然而,美国产科和妇科医生学会明确表示,反对女性生殖器整形手术,并认为此类手术会导致感染、性交疼痛等。
    五、专家呼吁,每天都应该有性生活
    2008年11月,美国得克萨斯州性学家埃迪·杨呼吁,夫妻应该每天都做爱。“这可以明显提高性爱质量,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让夫妻关系更完美。”
    六、性问题不再是简单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2008年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在性健康领域引发争议。研究人员指出,高达40%的女性存在性功能障碍,12%的女性深受困扰。
    七、青少年早孕与色情电视节目有关
    2008年11月发表于儿科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含色情内容的电视节目正在“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受此影响,青少年更容易意外怀孕。“最可怕的是,这些电视节目中几乎都不提示父母,未成年人不适合观看。”发起这项研究的阿妮塔·钱德勒教授强调。
    八、胆固醇药物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一项研究表明,有些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对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也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九、儿时遭体罚,长大后易有性暴力
    2008年,4项针对家长体罚子女的不同研究,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从小被父母打屁股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出现性暴力倾向。
    十、性教育可推迟青少年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明,适时在学校开展性教育,能有效推迟青少年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并大幅减少怀孕等意外。该调查涉及全美15岁~19岁青少年,它还有力地驳斥了“性教育无用论”。
                                         (摘自《生命时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