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7期第1版
 
2009年第7期第2版
 
2009年第7期第3版
 
2009年第7期第4版
 
 

钟南山:SARS病源体已找到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当2009年向我们盈盈地走来,我们在保持着满心的祝福的同时,总是在思量:是什么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
    在2008的过往,我们除了会想到雪灾、地震和奥运,把时间再拉长,还能想到什么?SARS!这4个英文字母像铅铁一般打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学到什么?我们记住什么?我们忘了什么?这些质问不仅让我们的记者辗转难眠,一定也让一个有担当的群体辗转难眠……
    近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句句诤言再次启发着我们。
    记者:2003年的SARS大规模爆发距今已过去几年,到目前为止,SARS病源体有没有明确找到?
    钟南山(以下简称“钟”):病源体已经明确找到,就是SARS冠状病毒。这种病毒是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代表就是果子狸,研究都证明从果子狸上分离出的类SARS冠状病毒与人身上分离的SARS病毒高度同源,它是非典病毒的主要载体。
    记者:这几年,中国境内先后上演了SARS、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
    钟:大原因就在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因为人类与自然界、动物存在一个生态平衡的问题。打破这种平衡后,人类就会遭到报复。像SARS,如果人类不宰杀、进食野生动物,“井水不犯河水”,就没有这个病。
    从人类自身的原因来看,现在人类的居住、生存环境与前人相比已经有了很大改变。随着都市化的发展、交通发达、国与国交往的加深,一种病毒可能从中国被随身携带到加拿大去,这也可以看作现代文明的两面性。
    记者:面对不可预知的疫情(如SARS、禽流感),你如何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的应急机制?您觉得还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吗?
    钟:就现在来看,对重大流行,全国已经有即时通讯系统,也建立了防治指南,这已是很大的进步。从SARS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我们吸取了经验教训,对应急制度加以完善,这说明人类有很大的能动性。
    如果说有值得完善和改进的,第一,就是公众认识要提升。警惕性还要经常教育,不能因为SARS疫情离我们远去,就掉以轻心,要警惕某些病毒发作的危险性。第二,整个应急网络的建设还要加强。乡村、城镇这些基层的网络建设相当重要,因为一些病例往往在底层容易被忽视,向上报告也容易被延误。网络建设好了,信息传递就可以变得更加准确及时。
    记者:针对大规模的流行疫情,普通市民应如何应对呢?
    钟:SARS肆虐过后,唤起了市民的卫生和健康意识。但事件过后,人们很容易忘记教训。像禽流感这些,中国人喜欢吃活鸡,但是这些鸡没有经过检验,就潜藏病毒传染的危险。
    对市民来说,知识的提高很重要。像手足口病主要就是个人卫生原因引起。
    记者:目前,您及国内外同行对SARS的研究到了哪个程度或阶段呢?有没有什么最新的重大发现?
    钟:现在我们还在进行SARS的相关研究。像急性的肺损伤引起肺纤维化,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在病毒如何影响组织纤维化,联系到SARS研究禽流感,这两者机制其实都是一样的。SARS在国外也还在研究。我们现在也在做一些工作。
    记者:您怎么看待您当时在SARS期间遇到的压力?
    钟:当时是有一些误传,比如说我与香港的合作,但我不觉得是错的,即便现在我也觉得是对的。但是,我的压力主要来自病人,因为当时情况紧急,死了那么多病人。我最大的压力还是源于多救几个病人。我只是一个大夫,只想想方设法地为病人看好病,不在乎所谓地位。 (摘自《南方日报》)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