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真理,定流传得久远。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名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医学是面向人而生的,是为了呵护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种种不适而产生的一种专门的学问。就本质言之,医学是为了人、为着人的。过去,医学所要救助的目标一直是生病的个体,而非人类这个物种。这句名言就是对医学所起作用的真实写照,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神圣,又质朴。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沉甸甸的6个字。 “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细。给病人以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不断地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 可以说,这句铭文明确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作者简介:柯斌铮,北京医学伦理学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