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斩荆棘 励精图治结硕果——三门峡市中医院改革开放30年纪实 |
|
本报记者 刘岩 通讯员 赵瑞萍 走进三门峡市中医院,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一种和谐。门诊大厅内正中设置的心形花圃,四季繁花似锦,满含着中医院人的热情。门诊大厅内全天为就诊的患者提供冬暖夏凉的中药保健茶,导诊服务使人倍感亲切,所有窗口实行零距离服务。 三门峡市中医院的医院文化不仅反映在表面上,而且融入到了每个细节中。门诊与病房大楼之间悬挂着两行传统手制的红木灯笼。室内的宣传版面,均采用中性仿古色调辅以精致的红木拼花边框,让人感觉到浓重的中国传统韵味。 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1978年,还没有三门峡市中医院,那是这儿只是一个小小的崖底乡卫生院。随着人们就医需求的增加,崖底乡卫生院被确定为三门峡市中医院,更名后的三门峡市中医院,乘改革开放之风,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之机遇,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发展成为今天的三门峡市中医院。”在三门峡市中医院即将竣工的新病房楼前,该院宣传科的赵瑞萍科长向记者介绍说。 如今的三门峡市中医院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中医特色突出、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服务优良、环境优雅,备受群众信赖的二级甲等中医院。担负着该地区中医教学、科研和全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任务。现有职工333人,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108人;硕士研究生10人,本科89人;拥有西门子螺旋CT、飞利浦大型彩超、以日本富士CR为代表的全套放射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煎中药电子调配系统、大型体外震波碎石机、德国产电视腹腔镜、日本松下耳鼻内窥镜系统、纤维喉镜、丹麦产听力检测系统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80余台。门诊设13个一级临床科室,设CT、放射、心电、检验、B超等医技科室,开设内、外(含脑外)、骨伤、骨病、妇、儿、高级病房等七个主要病区,开放病床300张,病房大楼设中央空调,病房内有电视、电话、卫生间、太阳能淋浴,住院条件堪称一流。三门峡市中医院病房楼、门诊楼改扩建工程被列入2008年国家重点地市级中医院建设项目。 三门峡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建设一流的技术、服务、环境作为发展目标,突出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走专科专病的发展之路,医院被确定为河南省中医学院教学医院、市交通事故骨伤急救中心、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河南省高血压研究控制中心三门峡分中心。 突出中医特色优势 突出一个“中”字,打造中医特色。坚持“以中为主、能中不西、中西结合”的办院方向,提出了“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的办院方针,实行“三名”战略,强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培训,丰富业务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手段治疗疾病的能力;提高中医治疗率,大力倡导中医疗法,开展了中药内服、外敷、熏洗、灌肠以及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门诊患者的中医治疗率达53.3%,住院患者的中医治疗率达76.8%。 突出一个“专”字,走专科建设之路。三门峡市中医院中医特色突出、设备先进,专科专病建设成效显著。骨伤、骨病专科,在金三角地区享有很高声誉,被省中管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脑病科被确定为第二批河南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肛肠科为首批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结石科、颈肩腰腿疼专科、耳鼻咽喉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在政策上给予专门支持,明确了专科建设的实施办法、完成进度、奖惩措施,加大了投入力度。发展上突出“四专”思路,积极实施河南省“三名”战略,以“四专”促“三名”,以“三名”活“四专”。挖掘、培育、发展“四专”。促进“三名”战略的实施。重点建设了骨伤科、脑病科、肛肠科等专科病区,以及妇科、儿科、皮肤科、结石科、按摩科等专科门诊;发展了股骨颈骨折、胁疼、中风等十二个专病。培养了副高级职称以上中医药专家37名;研制审批了接骨通脉丸、参芪地黄丸等10个专科制剂,为“三名”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一个“特”字,坚持特色发展。制定了《关于开展特色病症管理的实施方案》,规定每科开展三个特色病症,明确了特色病症的中医治疗率、治愈率、诊断符合率、平均费用等质控指标。妇科的中药内服、中药贴脐、中药灌肠治疗妇科疾病疗效独特;结石科的中药排石——体外碎石——手术取石效果明显;小儿科的“伏九穴位贴敷特色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哮喘,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被喻为无毒、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肿瘤科被列为2008年市级科研项目的“中药内服和中药膏剂外敷疗法”,不仅能有效化解恶性肿瘤化疗的副作用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外阜治疗患者达31%。 加强中药特色建设,引进了质量上乘的精制小包装中药饮片和服用方便的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投入35万元新建的煎药房,面积达220平方米,配备了专业煎药人员,配置了26套电磁煎药炉和电脑搅拌煎药包装机。 突出一个“精”字,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中医,树立品牌意识,将专科建设做精、做大、做强。骨伤科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具有“五大优势”。一是人才优势:老中青人才梯队配置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90%,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76.9%,研究生占21%;二是技术优势:90%的医生参加过省级以上专科医院一年以上的专科培训,采用传统手法整复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所开展的经前后入路治疗颈椎粉碎性骨折伴脱位等技术在全市居领先水平;三是规模优势:住院患者占全院住院患者50%以上,床位使用率达到110%以上,新病房楼的投入使用,床位数将占医院总床位数的50%;四是设备优势:医院投入350万元建立了5间万级、十万级、百万级层流手术室,为骨伤科开展各类手术创造了条件。科室有包括C臂在内的价值100万元的专科设备,有30多万元的康复设备;五是市场优势:住院患者占市区医院骨科住院患者总数的50%以上,外阜病人占30%以上。今年1-8月份急、门诊人次6487人次,住院病人1024人次。 突出一个“新”字,坚持科技兴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制定了《三门峡市中医院关于开展新技术项目的管理办法》,医院每年选派10余名业务骨干到国家级、省级医院进修提高,参加新技术项目培训班学习,将学到的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临床。仅今年前8个月,就引进新技术项目5项。 成立了妇女、儿童、中老年“治未病”中心,制定了《三门峡市中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体质辨识评估,采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诸法,应用中药内服、外治疗法以及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达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即病防变”、“瘥后防复”,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培育和谐文化理念 三门峡市中医院以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为支撑,以“和谐之爱”作为医院文化的核心,将医院文化建设渗透到每个环节。制作了院徽、院旗、院歌。反映中医院人精神风貌的院歌《永不放弃》采用了民乐与交响乐的相互融合方式:“我们用传承千年的智慧舒展你会心的笑意……我们用祖国医学的瑰宝绽放你青春的美丽……”唱出了中医院人对人生信念的坚持和对生命的执着。 医院还成立了舞蹈队、篮球队、电影放映队,采用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活动,展示医院形象。通过开展的“百场电影进百村”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促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 三门峡市中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通过将形式与内涵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了“自然、精湛、诚信、和谐”的医院文化。 硕果累累屡创辉煌 近两年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医院的整体工作呈现出日新月异、朝气蓬勃的发展局面,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患者信任度不断提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医院的门诊量、住院病人数显著增加,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提高和病人、职工两满意的目标。该院相继荣获“全国明明白白消费十佳放心医院”、“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等省市级荣誉三十余项。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先后被评为“2006年度、2007年度全省中医医院管理先进单位”,被省中管局授予“二级甲等中医院”资格。该院在2007年度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中总成绩位居全省各地市级中医院之首。 结束语 采访结束时,三门峡市中医院院长张林风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全体中医院人将坚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戒骄戒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狠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施、幽雅温馨的就医环境,为三门峡市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