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岩 (上接第一版) 围绕改善民生,全面搞好基层卫生服务 “我母亲患胃溃疡院治疗共花去2800多元,一出院新农合就给报销了近千元,我们农民看病也可以报账了!”近日,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张茅乡的农民吴小龙在办理完新农合住院报账手续后,高兴地谈起了新农合的好处。三门峡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提前一年实现了100%覆盖。自2003年新农合开展以来,共补助209.2万人次,补助金额1.94亿元,523人享受了1万元封顶线补助。从今年元月起,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湖滨区为2万元),目前已有80人享受到了封顶线的补助。 “过去卫生院是土房子,地面高低不平,接送病人靠的是架子车,现在楼房代替了土房子,汽车代替了架子车,医院环境也大变样了!”灵宝市大王乡卫生院的何向民高兴地说。为了改善医疗设备条件,该市先后投入500万元,为贫困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机等医疗设备629台(件)。与此同时,该市先后对76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和216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门的业务培训,对814名农村无学历医务人员进行了学历教育,培训村级卫生人员1562名,有效提高了乡村卫生诊疗水平。本着“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全市规划设置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现有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通过验收并命名,该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我是个老病号,两年内住了4次医院,我最深的感触就是,现在医院的服务质量越来越好了!”在采访中,71岁的患者马艳丽对记者说。 据了解,三门峡市卫生局始终坚持把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卫生系统每年开展一个载体活动,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各医疗机构按照省卫生厅要求,开展了“三优一满意”活动,在划价、收费、取药窗口实行“零距离”服务,医保实行“一站式”服务;开展“星级服务”和“党员先锋岗”活动,有效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积极改进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健全和完善了各种防范和应急机制,营造良好就医环境,“平安医院”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严禁开“大处方”,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和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规范抗生素使用,减轻患者诊疗负担。 为给全市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在该市率先开展了各种介入诊断与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左室造影、肺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根治术、脑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临时性及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各种肿瘤的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外阴癌根治术、显微镜下脑垂体瘤全切术、右侧大脑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应用动脉球囊(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和肝硬化等50余项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08年,根据三门峡市未来人口数量、城市发展规模、现代化程度及目前医院的供求状况和门诊量,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拟新建一栋高度为115.5米的新病房楼,地下2层,地上26层,总投资2.5亿元,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800张。此项目已列为市政府关注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目前正在实施中,预计2010年完工。 完善服务措施,狠抓预防保健和应急工作 为搞好卫生防疫,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该市建立了市、县、乡传染病监测网络,出台了《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对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使卡介苗、糖丸、百白破、麻疹、新生儿乙肝“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完善了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了普通人群、重点人群疫情监测,提高了检测质量;充分利用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正规治疗率;进一步加大了地方病防治工作力度,巩固了地方病防治成果。 按照《三门峡市妇女发展规划》和《三门峡市儿童发展规划》要求,强力推进妇女、儿童“两档八卡”管理,用新农合资金实施产妇住院分娩补贴,进一步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07%,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3.47/十万和6.71‰,均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2008年,该市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和婚前检查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对搞好出生缺陷监测、干预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卫生应急处置方面,三门峡市建立和完善了快速、畅通、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特别是在陕县“7·29”淹井事件和卢氏县特大洪涝灾害面前,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今年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三门峡市卫生局科学组织,完善措施,强化预防,全市发病41例,为全省最低;在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中,组成援川医疗卫生防疫队,先后派出28名医疗卫生人员奔赴灾区,开展医疗急救、防疫消杀、卫生监督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省政府和灾区人民的一致好评。 突出文化特色,促进中医工作健康发展 坚持中医办院,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市、渑池县中医院特色项目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稳步实施。三门峡市中医院病房楼、门诊楼改扩建工程被列入2008年国家重点地市级中医院建设项目,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全市各中医院充分利用医院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不断优化中医院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形象,“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在强化中医质量管理方面,该市以处方规范化书写为突破口,巩固中医病历规范化书写、档案式管理成果,切实做到医疗文书规范化书写、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医护核心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严格检查执法,强化卫生监督工作 目前,各县(市、区)成立了独立的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开展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依法开展了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及健康相关产品抽检工作;在餐饮业各单位开展食品索证、索票制度,保证了食品安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加大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工作,保护了劳动者健康权益…… 2007年,三门峡市进行了首次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取得圆满成功。2008年10月14日,该市完成了第二次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纠风、检察等多部门全程监督,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为各生产经营企业向该市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用耗材和相互之间平等竞争搭建了平台。 此外,三门峡市卫生局还积极开展“红十字”赈灾救助工作;无偿献血工作成效显著,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大力发展专科学会,加大学术交流工作力度,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采访结束时,三门峡市卫生局党委、局长齐秋安说:“回首30年卫生事业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就医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价廉、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三门峡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