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白土店乡中心卫生院院长 宋明宝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30年挥手之间,基层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白土店乡卫生系统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无论是卫生基础设施,还是医疗技术服务和人民健康水平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大家喜闻我乡首例、息县少见的三胞龙凤胎在顺利出生时,不难想到30年前白土店乡农村不少地方还在请接生婆接生;当今天不少身患癌症的病人享受科技诊疗时,不会不想到30年前有些患者家人为患绝症的亲人远赴大城市治疗的苦愁;当今天人们享受高端诊疗技术无痛无创诊断疾病的时候,不会忘记30年前仅凭医生的经验诊断的状况。 30年前,“文革”10年浩劫,让本来就基础薄弱的医疗卫生系统伤筋动骨,元气大伤。大部分医务人员和干部下放到农村。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而工农兵又没有医疗保障。“造反”、武斗、派性,扰乱了社会秩序,干扰了卫生工作,更谈何医疗质量?下放到农村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任你有一腔为民服务的热情,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是出诊箱和“一根针,一把草”。试想,在当时温饱都解决不了,卫生系统又如何能解决得了因病致贫的社会问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通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迎来了医疗卫生大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卫生战线上的广大知识分子欢欣鼓舞,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不少人走上卫生管理岗位,不少人入了党,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与老干部们一道为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30年来,我与白土店乡的卫生事业共同成长。 首先说说基础设施的改变。新建乡那会儿还没有卫生院这一说;随后的几间破草房变成卫生院的临时驻地,一两个人仅凭听诊器、小药箱对付着,有时看见乡亲们满脸悲伤,哭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真是无奈至极,心里好似被人揪着一样难受。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破草房被两排砖瓦房代替,人员也增加了几个,只是看个常规病,不分科室,不分人员,哪个有空哪个就干,医疗设备极其落后。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那些年份,医生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一天,根本下不了台,一个高潮下来,人站坏了,药用完了,器械也没有了,缺这少那是常有的事。近些年,国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呼声愈来愈高,医院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现在我乡卫生院建有门诊楼、病房楼,医疗设备得到有力改善,科室相对完善,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才转院。 再说说设备。原来是听诊器、温度计;随后添置不少简单设备,特别是卫生Ⅷ项目给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带来很大的改观。近些年,医院收入逐年攀升,我院购买了很多大型的先进的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好多病不再是医生的望闻问切诊断,而是有科学的依据,让机器说了算,可以说病人的就诊率大大增加,促进了卫生院收入的逐步攀升。 看看人员。原来一两个人到四五个人再到现在的近30人,人数大幅增加,人员文凭、进修都得到有效重视,仅现在医院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多人,基本达到人人都有职格证书,人员的医疗技术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人才的跟进培养必将是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想想党的惠民政策。可以说,原来好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量存在。农村合作医疗仅此一项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当多,可以说惠及亿万百姓。近几年提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一些有利于人民群众新的医改政策即将出台,相信必将给全国人民带来更的福祉。 卫生系统的硬件发展了,那软件建设呢?30年来,卫生系统的干部职工经过创建文明单位建设、等级医院评估和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3个发展阶段,在进行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医德教育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奖励和惩治相结合,自查自纠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治理“三乱”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几年,卫生系统结合农民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围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狠抓内部管理,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设专家门诊、方便门诊、家庭病房;实行全天侯服务和错时服务;改进服务流程,门诊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病人就医;实行“一日清单制”和单病种收费;在药品和耗材上实行公开招标,让利于病人,确保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举措让农民不但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又能看得起病。 如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医疗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在我乡卫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一个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制、医疗服务体系和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在形成,“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小病不出村(社区),大病不出镇乡”已成为现实。 基层卫生得到大大改善,现在感冒、小伤小病不用到医院去了,社区都建有卫生服务站;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还可报销,老百姓从发展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尤其近几年医院狠抓“三乱”治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老百姓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改革开放展宏图,乘风破浪正当时。目前,医院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我院的病房楼亟需扩建,科室建设还不够完全,医疗技术人员外流、就医环境还不够好等等,都亟需上级领导的关爱和支持。相信有了领导的关爱与支持,我们农村的卫生事业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