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氟沙星(Pefloxacin)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培氟沙星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和血液系统反应,严重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过敏反应 培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都是发生在用药后的30分钟之内,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即Ⅰ型变态反应)。通常认为是由于培氟沙星分子作用于已经致敏的肥大细胞,使肥大细胞释放出其所含的颗粒和介质,这些介质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结果导致:血管容量增大,血液液体成分渗出而使血容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下降;皮肤黏膜水肿,从而表现为红晕和各种皮疹;呼吸道黏膜水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困难和哮喘等等一系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培氟沙星所致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精神异常最为常见。从文献来看,培氟沙星引起的精神异常并无性别差异,口服和静脉滴注均可引起。通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多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语无伦次、幻觉、幻听等。 研究证实,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脂溶性比较高,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γ-GABA)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有直接抑制作用,从而破坏抑制性递质(GABA和NMDA)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和调节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从而产生癫痫发作、精神异常、抽搐等不良反应。此外,培氟沙星所致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能也与其剂量过大、血药浓度过高有关。 积极防治 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培氟沙星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用药注意事项,做到合理用药。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2008年3月1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有关“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的规定,避免无指征使用培氟沙星,防止不恰当的预防与联合用药,防止滥用。 培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大多数属于轻度,只需停药或减量即可减轻或消失。但是,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则要进行对症治疗,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摘自《中国医药报》 雷招宝 柳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