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东风浩荡 三十载姹紫嫣红——商城县鄢岗镇卫生院改革开放30年回望 |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鲍祥成 李峰 周杰 30年,励精图治改革宏图震古今,30年,山明水秀旖旎春色来天地。 30年来鄢岗镇卫生院发生了巨变。凡到过鄢岗镇卫生院的人,无不赞叹昔日的卫生院变了,房子变漂亮了,服务变热情了,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了。那么该院是怎样变得如此之快呢?是什么原因使鄢岗镇变得如此之快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春雷奏雨唤醒了整个中华大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鄢岗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从此大踏步迈进。通过卫生事业人员30年坚持不懈的拼博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卫生技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70年代末,鄢岗镇卫生院仅有14名医务人员,6张简陋病床,1名护士。经过30多年的变迁和奋力拼搏,发展到目前全院有医务人员50余人,床位40余张,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4人,拥有注册护士5人,防保技术人员5人。形成了以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改革开放前,鄢岗镇卫生院仅有10间三排破旧的木结构房,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满院的野草放牛羊。如今4幢楼房拔地而起,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院内花草树木四季常青。病人就医住院还设有病人专用的自炊厨房,病房内空调电视一应俱全。医疗设备也从70年代末的“两条凳子一张床,破旧桌上开处方”和听诊器、体温表、简易手术床及50毫安X光机,发展到今天微机管理医院,新进一批5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呼吸机、心电工作站、纤维胃镜、经颅多谱勒、微波治疗仪、肛肠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和新建了B超工作站,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技术保障。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鄢岗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院开展了甲状腺次全切,贲门癌根治术,复杂关节骨折内固定,子宫全切等手术,医疗服务项目逐渐扩展,收入明显增加。一路风雨走来的鄢岗镇卫生院经过院领导班子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如今已从原来只有几个科室,几张病床发展到成为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科室齐全,管理有序的综合卫生院。年门诊量达1万余人次,住院量近千人,手术500余人次。 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不断强化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鄢岗镇疾病与控制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克服重重困难,从以往单纯的疫情资料统计发展到建设一个标准化的防保站,疫情及信息全部由网络完成,标准率100%,同时认真贯彻实施了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了以门诊代预防接种为主体的预防接种制度,“四苗”接种率达99%,基本预防体系已经建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 近年来,鄢岗镇卫生院在育龄妇女中开展以防癌为主的妇女病人普查普治工作。自国家“卫八”和“降消”项目工作实施以来,鄢岗镇孕产妇、新生儿、五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降低。尤其是2007年实施新农合以来,全镇近两千人享受新农合医疗补偿的实惠。 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峥嵘岁月,30年的辉煌巨变。鄢岗镇卫生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通过几代卫生同仁的不懈努力,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全镇广大医务工作者豪情满怀,他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鄢岗镇卫生事业将会跨步迈向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