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专科之路 建豫南名院——改革开放看商城县精神病医院巨变 |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李峰 鲍祥成 任宏伟 商城县精神病医院始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的精神病院位于该县汪桥镇,几间砖木结构的瓦房、七八张病床、五六名医护人员,便是该院的全部家当,只能开展单一的重症精神病治疗,业务范围仅限于县内,年业务收入6000元,年门诊量100余人次,住院量40人次。 2002年,原精神病院从汪桥镇迁至县城,与卫校合并后新组建成如今的商城县精神病医院。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院现已成为一所集精神(心理)疾病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专科医院。该院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45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静,是精神、心理疾病疗养的好场所。设有精神科、心理科、心理咨询科、失眠专科、抑郁症专科、焦虑症专科、癫痫专科、支气管哮喘专科等9个临床科室和脑彩超、脑电地型图、心电图、心理测验、B超、放射、检验等7个医技科室。病房设男、女病区,开放式病区病床150张,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形式管理。职工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3人,副高职称人员2人,中级职称11人,年门诊2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病源覆盖河南、安徽、湖北三省七个县市,服务人口600万人。2002年,被河南省卫生厅批准为“河南省精神疾病网络成员单位”。 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近年来医院采取支持和鼓励措施,让各类专业人员敢于在岗位上去学习、去实践、去创新。如有一位学科带头人,为了给一例严重疑病症病人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中途有些偏差,病人及家属不愿意,院领导一方面帮助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一方面大胆为他承担责任,最终这位患者痊愈出院,而且此方案运用于很多类似病人,效果都很好。后来这位学科带头人感动地说:“我能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不出成果对不起人,不努力更对不起人。”医务人员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发奋,主动要求到上级专科医院进修深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近几年医院先后选派9名医生,5名医技人员,6名护士到省内外精神病医院进修学习,有20人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学术交流和专业提高讲习班,在63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已培养出12名专业医生,42名专业护士,9名医技专业人才,其中学科带头人3名,专业人员比建院初期增加了七倍,专业水平达市级医院水平,培养充实20多名业务骨干。 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住院量日益增多,病源也不断扩大,为发展的需要,2002年搬迁之后,改建了原科室布局,设立了男女病区,当年业务收入达到64万元。门诊量、住院量有了大幅度增长,通过争取卫生项目、自筹等办法筹措资金120万元,新建了门诊楼1300平方米。新添了彩色多普勒、心电图机、脑电地型图机、B超、X光机、心理测验系统、电休克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放松氧疗系统、厌恶治疗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疗电脑、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等价值296万元。 拓展思维空间,扩大服务项目范围 商城县精神病医院成立之初,业务开展单一。后来,通过宣传让社会了解到很多神经症病人也属于该院的治疗范围。如今该院已能熟练开展精神病、神经症、神经内科疾病、心理障碍为一体的全方位精神疾病的综合治疗,平均床位使用率高达150%,高峰期患者排队住院。 业务范围本县扩展为服务于固始、潢川、光山、新县、麻城、金寨等3省7个县市。每年,高考在即,毕业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常常不能全力以赴地应试,该院掌握这一信息后,主动联系一些高中学校,在高考毕业生中开展心理辅导,缓解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轻装上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内部科学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管理新的理念;医护人员对病人要做到以人为本,医院对同志也要以人为本;管理要制度化,措施人性化,在管理过程中要以指导教育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变人被动地受制度限制为主动地适应制度”。院长邱德群如此说。他们首先在任务职责上,不仅有明文要求,更主要的是让全体人员学习、领会这些要求的意义和具体注意事项。目前,该院各个岗位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被强迫的感觉,正因为如此,几年来无一例差错事故出现。其次,当个别同志不熟练,甚至有时出现违规操作时,采取指导、教育、鼓励为主的方法,不是上来就批评或者处罚,使大家都能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下去努力工作,主动性得以很好地发挥。 新的一年,蓝图绘就美好前景;展望未来,风景这边独好。面对现状,他们并不满足,医院全体员工将在邱德群的带领下计划向门诊宾馆式、病房家庭式、医院花园式的方向发展;拟改扩建病房楼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分4个病区,设置床位200张,总投资1280万元,两年内投入使用。届时,商城县精神病医院将逐步建成一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突出精神、神经、心理专科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医院,服务范围可覆盖鄂、豫、皖3省10个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