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破前行的难关 托起生命的朝阳——商城县妇幼保健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纪实 |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李峰 鲍祥城 杨孝斌 火红的岁月,恰是一首歌。 从1960年建院起,商城县妇幼保健院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以院长郑中华为首的领导班子着力打造精良的医护队伍,改善医疗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断深化妇幼卫生工作改革,促进保健与临床工作连年步入新台阶,为保障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 “软”、“硬”建设齐迈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商城县妇幼保健院曾是一派颓败景象:院内杂草丛生,楼房破烂不堪,医疗设备落后陈旧,人心涣散,技术骨干流失严重,留守人员不思进取,全院月收入不足万元,库存药品不足3000元,保健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临床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全市卫生单位综合考核倒数第一,数月发不出工资,干部职工上访不断,濒临生存绝境。 2002年初,商城县妇幼保健院乔迁新址,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新任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各项工作很快有了明显改变,扭转了保健、临床工作瘫痪的局面。 妇幼保健是全院工作的中心。院里集中专项资金,把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先后派出业务骨干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和武汉市儿童医院等大医院进行深造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在院内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比、学、赶、帮”学习氛围在医务人员中日益浓厚,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保证。2006年,商城县妇幼保健工作取得全市考核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由于院领导班子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门诊楼已建成,保健和住院办公综合楼投入使用;母婴监护仪、婴儿血糖仪、微量元素分析仪等先进的设备也广泛在临床应用;药房系统升级为网络版,住院、财务、院长查询系统的设立,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不断创新的体制,吸纳了医疗、护理、影像、药剂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为单位注入新鲜力量,人事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为全院快速发展增添了活力。 科学管理求效益 面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保健经费无法落实的现况,该院借鉴先进省、市、县的经验,将保健与临床科室合并,克服重临床轻保健,保健与临床脱节的问题,以临床促保健以保健拓展临床,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全县住院分娩率达85.80%;孕产妇死亡率24.19/10万,儿童死亡率8.47‰,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标准,两个死亡率均较2002年下降了75%和57.58%;产前检查覆盖率90.93%;六年未发生一例新生儿破伤风,县乡医疗机构产科“三基”考核合格率达80%以上,全面完成项目“降消”年度目标。 为进一步做好保健工作,该院首先从人员分配制度上保证保健和临床享受同等待遇,保健人员一边从事保健一边参与临床,临床人员做好临床工作同时参与保健。通过保健工作的开展,孕产妇对保健院的工作满意度大为提高,住院分娩人数、儿科门诊量不断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创新理念求发展 由于受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前些年,该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处在55/十万以上,新生儿死亡率在15‰以上,远远高出全国农村贫困地区水平。由于县内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科学带头人及必要设备,长期以来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均转往距县城较近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2007年,该院在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2008~2009双年度合作项目“县级新生儿平安系统”,在武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NICU和商城县产科急救中心设立视频工作站,通过网络将商城县产科急救中心孕产妇和新生儿急危重症的信息传输到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由相关专家给予会诊指导抢救、治疗、转诊、康复,达到迅速、高效、正确的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大大提高转诊抢救成功率。 三十年改革开放,九万里风鹏正举。展望未来,商城县妇幼保健院全体干部职工在院长郑中华的带领下正以坚忍不拔的求索意志,不畏艰难困苦的勇气,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管理理念,努力打造一所务实为民、科学规范、服务一统的现代化妇幼保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