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9年第3期第1版
 
2009年第3期第2版
 
2009年第3期第3版
 
2009年第3期第4版
 
2009年第3期第5版
 
2009年第3期第6版
 
2009年第3期第7版
 
2009年第3期第8版
 
 

“看病很温暖,治疗很放心”——来自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的报道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戴俊 通讯员 郑盛方 胡永生
  “我患高血压、糖尿病已10多年了,长年要吃药,几天前突然感觉心慌、左手发麻,来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脑梗塞,接着就住院了。”1月5日,在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病房,应大娘满意地说,“医院条件好,虽是大冬天这病房却跟春天一样暖和,医生护士服务很周到、很细心,特别是吕杰民主任、李世学医生、李永红护士长、李想、刘会乐护士对病人非常亲切,每天都有一日清单,用药花费清清楚楚,在这里看病感到很温暖、治疗很放心。”
  据该院院长郑松振介绍,2002年,该院内三科就与北京医院康复中心联合,成立了北京脑血管病治疗康复中心漯河分中心,对脑出血急性期、恢复期进行全程正规康复训练,是漯河市唯一集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内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吕杰民,曾先后到苏州医学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山西医科大学临床研究生班进修神经内科,是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先后荣获8项市级科技成果奖,该院神经内科在漯河市处于核心地位。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院内三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床位40张,康复床位6张;主要治疗脑血管病及脊髓、周围神经疾病,对脑梗塞、脑栓塞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发作性脑供血不足抗凝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进行血肿碎吸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经验丰富;相继开展了脑梗塞的溶栓治疗、脑缺血发作的抗凝治疗、脑出血的碎吸治疗及全程的康复训练;吕杰民主任先后开展的多针穿刺碎吸治疗大量脑出血、PNF技术对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经颈动脉注射药物进行脑血管造影技术、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漯河市空白。
  近年来,该院内三科结合医院管理年、“三优一满意”等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流程,以高超的技术、真诚优良的服务,使众多患者重新拥有了健康。据介绍,2000年,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曾在多家医院反复检查诊断不明的于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慕名找到吕杰民,经过腰穿化验等检查,确诊为罕见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在吕杰民的精心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于先生最终恢复了健康,出院时于先生紧紧地握着吕杰民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吕主任,感谢您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是您救了我一家人呀,要不我这后半生就完了。”2006年,西华县40多岁的杨先生因双目无力张开,曾在多家医院均按眼病治疗,始终没有找到病因。后来找到吕杰民诊治,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为胸腺瘤,经激素冲击治疗,杨先生康复出院。几年来,感激不尽的杨先生每年都会带着家乡的土特产来看望吕杰民。几天前,突发急性脑梗塞的徐先生,被家人及时送到该院救治,经认真检查后,吕杰民果断采取尿激酶静脉注射溶栓治疗,30分钟后,徐先生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他老伴感动地对吕杰民和医务人员说:“你们真是救命恩人呀!”听说记者前来采访,徐先生及其家人都激动地说:“这里的医生护士不仅医术好,对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一样,记者同志,你可得好好替我们宣传宣传这些好医生好护士呀。”
  记者采访了解到,内三科收治的患者有“两多”——突发性病人多、危重病人多。因而带来了众多的特殊性与紧迫性,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已成常事,吕杰民等医护人员常常在睡梦中被抢救病人的电话唤醒,而他们面对的往往是伴随着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呕吐等症状的病人,导致他们经常满身污秽,但他们从不抱怨,除了高超的医技,给予病人最多的是一颗永远火热的爱心。
  吕杰民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抢救每一位病人,真心诚意对待每一位病人。”
  在采访中,患者都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医生不仅技术好,对病人的态度更好,在这里看病,我们很满意、很放心。”
  “医院是人民的医院,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还患者健康,让患者满意,这是我们二院人不懈追求的目标。”该院院长郑松振如是说。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