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吕学民
清丰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伴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飞速向前发展,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医院发展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农村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成立60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判定标准,时刻关注人民健康,为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求得了医院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医院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工作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科学管理,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有效途径,收到了良好效果。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高、水平高的“三高”医疗队伍
清丰县人民医院院长张利军认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使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之间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技术,就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实力。因此,作为医院,尤其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基层医院——县级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首先必须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高、水平高的“三高”医疗队伍。清丰县人民医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和医院发展需要的评价机制。以开放的思维、全新的理念,着力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和医院发展需要的人才评价机制,在评价中,坚持“平时工作与创新能力相结合,量化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把创新能力、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学分完成等纳入考核指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并组织职工代表进行群众评议,考核结果记入个人绩效考核档案,结果与晋职、晋升、评先、浮动工资挂钩。通过评价机制的创新,把所需人才的才华和技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进一步促进医疗质量的快速提高。
建立和完善能造就更多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从根本上摒弃过去选拔人才的旧框框,把人才选拔的责任放在一线科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科负责人的积极性。由于他们对本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成长规律、选拔标准、发展方向、具体要求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为选准人、用好人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有利于调动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促进创新思路的不断涌现,实现整体素质的快速提高,使更多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年轻医务人员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建立和完善适应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人才为中心发展科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充分体现开放性、目标性、应用性于一体的现代人才观念和培养思路,围绕培养一代名医的目标,抓好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重视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不失时机地根据社会需要培养急需型人才,努力满足医院发展和社会需求。
建立和完善人才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保障机制。为使优秀人才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清丰县人民医院医院不断创新人才保障机制,使人才的保障机制达到与时俱进,把用人的选拔权下放到科室干部职工,逐步按照市场机制确立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实现从重阅历、重学历到重业绩、重能力的转变,把贡献与待遇紧密结合起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保证他们有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医院发展尽心竭力,医院发展必定会充满生命活力。
创新医疗质量保障机制,实现医疗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
张利军院长认为,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应该把医疗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医疗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医疗质量保障机制。近年来,清丰县人民医院创新工作思路,再造工作流程,强化制度落实,不断创新医疗质量保障机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管理上,实行院长行政查房制度、业务查房制度、院长接待日制度和门诊值班主任制度,及时解决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群众和病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各项工作,建立“临床围着病人转,行政围着临床转”的管理模式。
技术上,医务科、护理部严格按照“三基三严”培训的有关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每月至少培训一次,每季度至少考试一次,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培训,如请上级专家授课、举办学术讲座,请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授课,举行技术操作比赛等,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医疗服务上,以限价病种为试点,制定相关医疗流程、流程环节和费用限额,还根据手术分级管理要求,狠抓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管理,建立围手术期安全保障机制,从手术病人接送交接制度,麻醉医生术前、术后查房,患者术前知情同意书,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等方面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质量保证上,建立主管院长负责的主抓、质控科具体负责的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定期检查、定期考核,确保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确保操作规程得到自觉遵守,确保治疗流程得到全面落实,杜绝和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运行。
创新医疗服务机制,增强医院的影响力
张利军院长说,清丰县人民医院是公立性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历届医院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清丰县人民医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坚持信息公开,让群众看明白病、交明白钱。交明白钱,看明白病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为满足群众的这一愿望,清丰县人民医院坚持信息公开,每天为病人打印一日清单,在门诊和病房设立电子显示屏和电脑触摸屏,配备专门的操作员为病人提供各种检查项目和费用的查询,增加就医透明度。
开展人性化服务,处处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以改善服务为突破口,把病人满意作为衡量医院工作的标尺,处处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在门诊大厅设立导诊台,配备开水桶、担架和轮椅,设置残疾人通道,安装残疾人入厕设施,在各个诊室安装美观实用的遮挡设施,把医院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
多策并举,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清丰县人民医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积极的努力。首先,在严格收费上强化措施,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严格执行物价收费标准,不分解收费,不重复收费,不变相加价收费,一经发现,除退回所收费用外,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给予相关责任人10倍罚款处理,连续三次被查处的,调离原工作岗位。其次,强化院长业务查房、三级医师查房、药师查房和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落实,强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施治,对某些病种实行最高限价管理;除坚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外,还对医疗器械、医用耗材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在减低医疗成本的同时,让利于广大患者。第三,加强与省级以上大医院的合作,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经多方努力,与郑州大学一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开通远程网络会诊系统,使广大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不出远门就能得到知名专家的治疗建议和康复指导,并且为他们省去相对他们来说不小的一笔开支,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第四,积极参与新农合。清丰县人民医院专门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出台相关文件,对参合农民患者的就诊、检查、治疗、报销等环节作出严格规定,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利益,为广大农民群众就医看病提供最大的方便。第五,大力开展送医下乡,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利用省卫生厅配发的巡诊医疗车,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力开展巡诊、义诊活动,给广大农民送医、送药、送健康,为他们致富奔小康架起一座宽阔平坦的“健康桥”。
通过机制的创新,大大激发了医院发展的新鲜活力和发展后劲,有力推动了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赢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近年来,清丰县人民医院连续被授予“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省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濮阳市“厂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市“文明服务窗口”、市“五一劳动奖状”、市“财务公开先进单位”、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荣获全市县级医院第一名。在濮阳市县级医院中一举创下了多个“唯一”和多个“第一”:唯一的“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唯一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唯一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唯一的“省级文明单位”,唯一的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唯一的“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唯一郑州大学一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唯一与郑州大学一附院开通远程会诊网络;第一家购置核磁共振、CT、彩超等大型医疗设备;第一家成功开展开颅手术、开胸手术、胰及十二指肠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锥颅碎吸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复明术等先进手术;第一家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并多次被多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年业务收入、门诊量、住院病人、手术例数均在10%以上,有的增幅高达39.7%,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