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45期第1版
 
2008年第145期第2版
 
2008年第145期第3版
 
2008年第145期第4版
 
 

双向转诊 面临尴尬现状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季
      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中,曾明确提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大力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的职责,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医疗服务。

      “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为病人的合理分流和医疗服务秩序的正常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目前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情况如何?本报记者对开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进行了调查,所见所闻只能用“尴尬”一词来表达。
尴尬之一:双向转诊遭遇“零病例”
  本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愈的头痛脑热,居民却到大医院治;本可以从大医院转回社区康复的病,居民却要多花几倍的钱继续留在大医院……开封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向记者感叹,“社区双向转诊零病例”目前较为普遍。据记者了解,开封市48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遭遇“零病例”的占绝大多数,究其原因就是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水平、设备质量等不信任。
  “在我们医院门诊中,至少有一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治疗。”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位医生对记者如是说。
  “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疗机构看小病的好处是可以让居民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开封市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组长陈在民说,“但现在多数患者都‘流失’到大医院了,双向转诊的患者甚至为零。”陈在民尴尬地告诉记者,据他所知,从社区医疗机构转到大医院的病人从来没有主动申请转回社区康复的。
    双向转诊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患者为何还是对大医院趋之若鹜,对社区医疗机构态度冷谈?
  开封市民李斌道出了个中缘由:“选择到大医院看病看重的是大医院专家多、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高。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技术还是不放心,怕到那里看不好病还被耽误了病情。”
      同时,据记者了解,现行的医保政策配套不完善,也是影响“双向转诊”的一个原因。由于开封市全民医保起步较晚,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没有纳入医保定点机构,还有些患者有单位医保,但只限定在某些大医院,如要转诊其他医疗机构,需要自费,这都影响了患者转诊的积极性。
尴尬之二:利益之下没有“亲兄弟”
  在“双向转诊”的运作链条之下,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应该是携手合作,争取共赢的“亲兄弟”,但是“双向转诊”涉及到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利益问题,又如一把双刃剑劈开了“亲兄弟”间的关系。
  在开封市某医院,记者看到脑出血后处于康复期的伊大爷。他在这里已经住了3个月,现在只是每天下午进行1个小时的康复训练和简单的用药治疗。当记者询问值班大夫“伊大爷能否回到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康复治疗”时,值班大夫直接告诉记者:“不行,因为医院要对病人负责,转出后出现问题很难说清责任。”记者随后比较了社区卫生机构和这家医院针对伊大爷康复治疗的费用,发现竟然比社区卫生机构高几倍。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大医院也不愿意将适宜在社区治疗和康复的患者往下转的同时,开封市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也不愿意主动将患者转向大医院,使得一些本应转到大医院的危重患者贻误了治疗时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利益”问题。在目前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需要从为病人服务中取得收入,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这一趋利的需求与转诊制度有冲突之处。
  如果说利益之争造成了“亲兄弟”间的隔阂,那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原因造成的患者“好上难下”现象,则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分一杯羹的另一原因。
  王大妈的骨伤在医院的治疗已经结束,女儿为了照顾方便,便到楼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打听能否在这里进行康复治疗,但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社区服务站不上夜班,没有病床,这就意味着王大妈转到社区后,她的女儿要每天背着她上下6层楼到卫生服务站治疗。因此,老人的女儿只能打消转院的念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康复病人下转难,最大原因是社区医疗条件卡住了下转通道。
消除尴尬专家出主意
  开封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行“双向转诊”,目的是鼓励市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提高区域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减轻市民医疗费用负担,但是从现状来看弗如人意。教训即是经验,只有探索一套使大医院、小社区和患者三方都有实惠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双向转诊”得到落实。
  开封市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组长陈在民认为,居民对社区卫生人员、技术、服务缺乏必要的信任和认可,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前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后,大医院应定期派医务人员到对口的社区医院采取培训、讲座、带教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医疗人才培养,并鼓励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同时,社区卫生机构也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派技术人员到大医院进修等,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使当地居民愿意上社区医院。
  此外,应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基本医疗的投入,包括增加社区病床、家庭病床数量,保证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用药需求,制定科学严谨的转诊标准。这样,病人对转诊的顾虑就可以打消,双向转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
  最关键的是化解医疗机构间利益冲突,如能实现社区卫生机构与对口医院的技术、人员、资源共享,将会打破这个“瓶颈”。同时,根据双方收治量对转诊率有明确指标,用管理考核的手段推动双向转诊。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