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曹咏 吴静)有一首歌唱得好:“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一年前的12月27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74岁的老父亲为患尿毒症的54岁儿子捐出一侧肾脏;一年后的12月27日,儿子携父亲来郑大一附院复查身体,结果显示父子两人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各项检查均正常。 谈及父亲,谈到自己的病,来自长葛县的程先生泪水盈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2005年初,程先生在当地医院检查出肾脏功能异常,最终确诊为肾功能衰竭。经过两年漫长而曲折的就医治疗过程,腹膜透析做了,保健药品吃了,而病情却每况愈下。2006年11月,在郑大一附院医生的建议下,他考虑接受肾移植手术,随后他又经历了一年等待肾源的过程,这期间只有靠透析来维持生命。在儿子得病的几年中,老父亲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父亲听说可以用亲人的肾救儿子的命时,便毫不犹豫的要给儿子捐肾。经医院检查,老父亲各项检查正常,身体条件很好,具备供肾者的要求。2007年12月27日,父子二人在郑大一附院由丰贵文大夫主刀为他们完成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9天,老父亲就出院回家了,之后顺利康复的程先生也出院回家。一年来,父子二人身体恢复的都很好。 据丰贵文大夫介绍说,亲属活体肾移植,可以有效解决肾脏供体问题,能提高供体质量;肾脏配型成功率高,医院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时间实施肾移植手术,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后可大大降低肾脏排异反应,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亲属活体肾移植还可减少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用量,相对来说可降低治疗费用。丰贵文大夫还表示,经查阅相关资料,去年74岁的程老先生是国内活体间肾移植中年龄最大的供者。 又讯(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程晓凯 刘洁)12月24日,郑州、武汉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爱心接力”,一名河南医生的造血干细胞,成功输入到远在武汉的患者体内。 游国超是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介入科的一名年轻医师,他于2004年3月26日参加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今年10月24日经中华骨髓库检索,他与在武汉同济医学院住院治疗的一名叫曾斌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12月24日下午,郑州、武汉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爱心接力”,带着游国超体温的造血干细胞被送往武汉,随后输入到患者体内。 据了解,游国超是河南省第102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截至目前,本年度河南省已有33名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全国分库中名列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