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 持 彩 练 当 空 舞——记腾飞中的安阳市结防所 |
|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吕贵德 陈金涛 张卫革 1980年3月5日,安阳市唯一一家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安阳市结核病防治所正式诞生。28年来,该所在改革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在前进中壮大,由成立之初的17人,依靠租用民宅、医院场所办公,仅能开展一般结核病人门诊诊疗和管理工作,发展到现在的拥有职工53人,开设病床50张,设有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医教科、项目科等业务科室,拥有一批结核病和呼吸内科专家,能全面承担全市结核病防治、诊疗、管理和科研工作,成为集预防、医疗、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成为全市结核病防治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中心,在全省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特别是近5年,该所在所长吴平、书记赵艳民的领导下,勇于承担起全市结核病防治重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策略得到全面施行,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2001年和2006年,该所两次被卫生部表彰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九次获得全省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市文明委授予文明单位。 综合开发 培育发展机制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不但患病率高,且死亡率居各类传染病死因之首,是公共卫生防疫的重点,也是结核病防治所必须重视的疾病。从2001年起,该所领导紧紧抓住国家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大好契机,主动当好参谋,积极开发领导层,为结核病控制工作争取宽松的政策环境。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向安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汇报结核病疫情的严峻形势、控制工作的紧迫性、国家结核病控制的有关政策和技术策略,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邀请相关领导到所里听取工作人员汇报或深入基层视察结核病防治工作,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努力向上级争取更多的办公经费。从2005年起,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结核病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结核病防治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督察内容,将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任务纳入目标管理范畴。各县(市)区也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工作职责,制定考评办法,明确奖惩措施。各县(市)区政府把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了地方财政预算,根据结核病防治的需要,逐年增加经费的投入;市卫生、发改委、财政、审计等部门还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县(市)政府在项目启动之前也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当地结核病控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全市定期召开多部门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组织专项检查督导。市、县级结核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基层,现场指导抓管理,就近协调解难题,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建立健全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机制。 提升素质 追求非凡卓越 门诊病房楼的扩建,医疗设备的更新,使陈旧的结核病防治所旧貌换新颜。但外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因此,市结核病防治所就把建设“绝活”和“拳头项目”作为发展的根本大计,在提升素质上追求卓越。他们一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职工作为单位形象的塑造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长期以来,该所党支部以党小组各科室为阵地,引导干部职工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敬业精神、服务艺术、医德医风及言行举止等方面培养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家正确认识单位现状,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树立主人翁意识,组织全所干部职工开展为单位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以激发全所职工关心单位发展、参与单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所里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开展在职人员的培养。近5年,所里先后选送1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骨干到上级专业机构或综合医院进修学习,邀请专家30余人次来所里讲学和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全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3%,中级以上职称者占42%,且临床、检验、放射、防治等各专业分布结构较为合理。经过28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集结核病临床、预防和科研为一体的设施较为完备、功能较为齐全的综合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 规范诊治 形成医疗特色 经过28年的努力,该所培养出一批精通现代结核病防治理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核病临床和预防控制专家。在临床诊断上应用PPD试验、痰涂片、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结核抗体、X线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等多种技术手段,快速、准确诊断各类结核病,尤其是在肺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其诊断准确率达98%。在结核病治疗方面,按照“发现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的目标,对所有发现的肺结核病人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化疗方案,在病人治疗全过程中实行全程督导化疗。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最适宜的个体化方案,保证病人的治疗效果。对复发、难治、耐药结核病人,依据药物敏感性实验,选择特异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疗效。经过多年实践,在肺部肿瘤、肺炎、肺气肿等肺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业务发展,结核病诊疗特色逐渐彰显,在安阳及周边地区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2008年6月,世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督导团一行10人,在省卫生厅领导的陪同下,督导检查了安阳市结核病防治所工作,对该所在诊疗效果上形成的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 辐射带动 巩固指导地位 安阳市结核病防治所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县(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不断提高全市整体防治工作水平。一是制定技术规范,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先后制定了全市结核病疫情报告、发现病人、治疗管理、督导考核、归口管理、项目财务和物资管理等多种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促进了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二是采取综合措施,积极主动发现病人。发现病人经历了由最初重点地区普查、症状线索调查到如今以专业机构门诊因症就诊和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转诊为主要手段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病人的发现效率。同时,该所还通过与教育、司法等部门合作,在中小学校、监狱和劳教系统开展了结核病普查普治工作。针对农民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建筑工地和工厂等集中地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检查,或利用传统节日和农忙季节农民工返乡比较集中的时期,组织人员进行摸底、筛查,对查出的可疑症状者进行登记检查,对查出的病人及时给予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结核病在特殊场所和人群中的流行与传播。三是坚持四个结合,实行结核病全程督导管理。督导管理工作是提高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关键,也是做好项目工作的核心。为了使项目取得更好的成效,他们坚持“四个结合”,即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结合,项目督导和日常业务工作结合,业务督导与行政检查、指导、支持结合,重点督导与全面督导结合,不断加强对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督导和对治管病人进行访视。在督导中该所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一是由医护人员宣传教育,获得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其二是与病人签订管理协议书,约束病人的非依从性行为;其三是出台规范性文件,对不按要求做的医生和病人给予处罚;其四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对各级医护人员分片包干,对责任区域内的病人加强督导管理。市里加大了对县、乡、村的督导频率和力度,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发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按照方便病人就诊的原则及时就近建立督导点,对需要追踪的网络直报病人和不能按时复查的结核病人,及时利用家访、打电话和乡村医生追访的方式进行追踪。据统计,2002年6月至2008年3月,市结核防治所督导组寻访县(市)区126次,寻访各乡411次,村庄1324次,访视病人1470例,督导综合医院486次。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防治水平。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坚持专业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利用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多种层次、多种专业的结核病防治培训,惠及了县、乡、村各级结核防治人员,基本上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人。全市先后举办了不同种类的学习班,以结核病防治知识、项目实施和管理、医防合作、网络直报、病人督导与追踪等为主要内容,对三级防痨人员、痰检人员、药品管理、统计、财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该所还在全省首次举办了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班,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城市结核病防治网络,使结核病人发现“关口”前移,同时解决了后期督导管理中的缺位问题,为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结核病人提供了技术保障。2002年6月至2008年3月,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学习班267期,参加人员15568人次。通过多种类型的培训,使全市结核防治人员掌握了结核病的诊治、项目管理、痰检质控、资料收集、信息录入等技术,为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结核病人提供了技术保障。 多策并举 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服务环境。该所设立初期,单位没有固定诊疗场所。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1987年经多方筹资征用土地,兴建了门诊住院综合楼,使业务用房面积达到了1600平方米。2004年又对门诊住院楼进行了扩建和整体装修,更新病房设施,使所里的诊疗环境上了一个档次。二是加强设备投入,提高诊疗质量。通过自身的积累,有计划地添置和更新各种诊疗设备,逐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特别是近5年,该所自筹资金添置了500毫安程控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超仪、肺功能仪等一批先进的诊疗设备,有力地促进了临床诊疗质量的提高。三是优化办公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多年来,该所结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所内环境,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加强单位制度化建设,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单位管理制度和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规范。注重信息网络建设,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逐步达到了科学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全所干部职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本着一切为病人着想的理念,从科学的角度,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流程,既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又尽可能减少他们的费用,从而赢得患者的信赖。不断深化内部运行体制改革,推行所务公开,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享有充分的病情知悉权、就医选择权和对医疗费用监督权。 心系患者 奉献一片真情 在服务上,该所倾注了大量爱心。2005年4月,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马官屯村一位村民马某读初中的孙女患上了肺结核病,在当地经初期治疗后,经济困难的他狠狠心,带着孙女悄悄离开了医院。市结核病防治所得知情况后,经多方打听,终于在殷都区一所破旧民房内找到了该患者一家。鉴于结核病的强传染性,结核病防治所对患者一家五人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发现其全家均已被感染。面对诊断书,该患者悲痛万分。市结核病防治所决定,免除该患者全家人所有治疗费。经过6个月的规范化治疗,其全家五人的结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11月17日,患者全家将两面锦旗送到市结核病防治所,向“恩人”表示感谢。 家住安阳县伦掌乡西何坟村的一位13岁的小姑娘,于2006年9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查出患肺结核后立即转往市结核病防治所,并被诊断为:双侧结核性胸膜炎、肺部感染。当时小姑娘的家境已是家徒四壁,到结核病防治所住院时,几乎连生活费都没有了。所长吴平、书记赵艳民知道患者的家庭情况后,迅速组织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决定,除了免去她的治疗费用外,医护人员还轮流为她买饭菜,有些医务人员还从家里拿来大量的营养品,一直把她当亲人照看。出院时,医护人员亲自把她送到汽车站,买好返程的汽车票,还给了零花钱,把小姑娘扶上车。该所医务人员对小姑娘治疗上的细心和生活上的照顾使家属感动得泪流满面。 2007年3月29日,安阳市结核病防治所专门为一名仅三个月大的男婴准备了一间爱心病房。男婴是3月22日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急救站内发现的,孩子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其身份的物品。经检查发现,这名弃婴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孩子被转入结核病防治所后,医护人员发现孩子太小,特地将一间行政办公室改装成爱心病房,并成立治疗小组,安排专人给孩子喂奶、喂药、换尿布,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交口称赞…… 以人为本 探索惠民模式 2007年,省卫生厅下发文件将结核病纳入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医疗费用补偿范围。为了使参合农民不仅能够享受到国家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减免政策,而且能够享受到新农合的各项补偿政策,安阳市卫生局明确要求将所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纳入全市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诊断、治疗、管理。2007年,市卫生局、财政局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在市、县结核病防治机构住院的肺结核患者,在享受结核病项目减免费用政策的基础上,其余费用可享受新农合有关补偿政策。与其他疾病相比,肺结核病人住院费用新农合补偿起付线下调一级,补偿比例提高10%(即市级定点机构按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执行,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按乡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执行),同时,将肺结核病纳入慢病管理范畴并执行相应报销政策。结核病纳入新农合补偿之后,提高了肺结核病人就诊率和随访率,促进了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完善,促进了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减轻了结核病人的就诊负担,社会效益得到较大提升。同时,该所还开展了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免费检查活动。另外,安阳市结防所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规范减免程序,并制定了对结核病人检查、床位等费用的减免措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强化宣传 营造健康氛围 结核病的传播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范结核病的能力,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结核病防治需要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自觉行动。为此,安阳市结核病放治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公益广告、宣传品和政府公告以及送卫生下乡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争取社会支持,动员群众配合。每年都要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印制结核病防治知识折页30000份,年画30000份,并在《安阳日报》、安阳电视台等媒体上刊、播。各县(市)区也制作结核病防治宣传板面在重点区域、部分乡镇巡回展出。设计印制了20000本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教材(包含结核病的基本知识、结核病防治规划、各级卫生人员健康教育人际交流指南等),保证全市村级以上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人手一册。每年在3月24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当天,市结防所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以提高群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今年,他们又陆续开展了结防知识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进工地,充分利用结核病健康促进资源库进行健康教育。在繁华地段制作了大型结核病宣传牌,大力宣传国家实行的免费检查和治疗政策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真正使人民群众利用知识、利用政策来保护自己,共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护屏障。2002年至2008年3月,全市在电视上播放结核病防治知识2753次,电台播出节目3413次,报刊刊发文章194篇,印制结核病防治宣传单279万张,各种宣传资料156万份,建立宣传栏550块,设立户外大型广告10块,设置墙体标语和横幅12907条,街头宣传341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