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曲莉萍 宋玮
30年前,安阳市人民医院,“车马店”式的医院,环境简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医院一穷二白。
30年后的安阳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安阳市最大、豫北数一数二、全省有名望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如今的医院,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技术一流、人才济济,为安阳乃至周边市县的人民群众撑起了一张巨大的生命“保护伞”。
“是改革开放带给医院成长的春风沃土!”安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宋先忠博士饱含深情地说。121年前,安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教会性质的“广生医院”像棵幼苗孤独地伫立在风雨中。1952年,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广生医院”,才真正意义上掀启了医院发展崭新的一页。1978年,安阳市人民医院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沃土中茁壮成长,30年间,她已成长为一棵为人民健康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环境之变
“车马店”到“现代化花园式医院”
“1978年时的人民医院,简陋得简直就像个‘车马店’。”安阳市人民医院王志福副院长开门见山。
“当时医院就诊环境相当简陋,业务用房只有几十间,而且都是小平房,被群众戏称为‘车马店’。‘当家设备’也只有X光机、单道心电图机等陈旧设备,只能做些简单的检查和手术。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医院,医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王志福感慨道。
1991年8月15日,大家期盼已久的医院11层病房大楼破土动工了。这座病房大楼预计投资760万元,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可容纳500张病床,是安阳市“八五”期间重点工程之一。
1993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厅、医院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使该院成为全省第一家在第一评审时期里通过的二级甲等医院。“二甲”评审通过后,先后有110家医院,千余名同行慕名来该院参观学习。
1993年,医院领导又大胆决策,投资1600多万元,新建工程6项21964平方米,改造工程4项8000平方米,宏伟的病房大楼、医技楼、急救中心拔地而起,破旧的门诊楼也改造一新,医院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97年10月10日,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的评审,成为安阳市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掀开了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1998年,医院投资100余万元开始着手建造病房大楼前的中心花园,修建了中央喷泉和造型别致的假山,栽种了200余平方米的竹林,添置了十余处五彩缤纷的礼花灯,特别还铺就了走在上面可以起到休闲保健作用的8条鹅卵石道路,彰显了医院处处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
2002年4月,医院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与该市一家专业保洁公司签署了环境保洁的合同,由该保洁公司负责医院整体的环境卫生工作。医院的环境卫生工作焕然一新,很好地维护了医院的“面子工程”,给患者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整洁环境。
2003年6月18日,医院6层的住院二部大楼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该楼每层高中低档病房合理分布,高档病房温馨典雅、雍容华贵,中低档病房的布局也是错落有致、舒适怡人,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有效地分流病房、增容各病区的入住能力。医院的就诊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
如今的安阳市人民医院,建筑设计新颖、病房宽敞明亮、花园式庭院、诊疗环境舒适宜人,置身于开阔的广场花园,沿鹅卵小道,看小桥、流水、亭台,起舞的喷泉,悠闲的人们,再加上栉比的楼房,穿梭的白衣天使,这不恰恰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吗,一幅关于现代化花园式医院的和谐画卷。
设备之变
“小米加步枪”到“武装到牙齿”
“用一句话来概括医院设备发生的巨变就是,‘从小米加步枪’到‘武装到牙齿’。”安阳市人民医院贾银明副院长如是说。
“1978年,医院的“大型设备”少得可怜,现在连代表着当今我国影像科学技术前沿的16排CT、1.5T核磁都已落户医院了。”贾银明一脸自豪。
“尖端设备就是医院高速发展的引擎。”这是安阳市人民医院的历任领导所坚持的理念。
1993年,医院集资600多万元,购买了全身CT、800毫安X光机、彩色B超等20多台大中型先进设备。
1997年,医院斥资3000余万元先后更新了一批医疗设备和器械,并且在当时全市最新引进了美国产高档OUTLOOK核磁共振、高档螺旋CT、美国贝克曼CX9AL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美国阿克松SEQUOIA—512型彩色B超、800毫安X光机、美国产OEC---9600型X光数字减影机、美国MAX运动平板试验系统、美国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ECT)仪、“彩十”YC2680型高压氧舱、BJ-6B型6-MV医用电子加速器、FCC-7000型钴60机等一批大型尖端医疗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使医院的医疗诊断技术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医疗质量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走在了全省地市级兄弟医院的前列。
2004年10月,临床专家出身的宋先忠担任安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如何继续巩固医院在豫北地区领先的地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摆在了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院长宋先忠与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并向医院的医务人员及患者进行了多方调研,认为要高度重视高端大型设备对医院快速发展的引擎作用。
2004年底至2005年初,安阳市人民医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全市和全省又分别率先独家引进了荷兰飞利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模块式生化免疫一体化分析系统、德国产IMIX—UNV2000型数字化成像X线机(DR)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
2005年7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再次作出了一个令全市兄弟医院刮目的惊人之举,斥资近1800万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尖端大型医疗设备——德国西门子1.5T高档核磁共振和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
“高度决定出路!医院要想长足发展,就要高瞻远瞩,不能在既得利益上患得患失!”这是院长宋先忠和班子成员所达成的共识。为了把引进新设备的工作做细做扎实,宋先忠亲自和设备科的同志连续一个月冒着盛夏酷暑多次到其他省市医院搞调研、与厂家代表进行谈判,最终把价格压低了近300万元,使得德国西门子1.5T高档核磁共振和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首次落户安阳,此时拥有该国际先进医疗设备的医院全省仅有三家。
… …
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更新了诊疗观念,快速提升了诊疗水平,引领医院快速占领技术高地。目前,医院已拥有10万以上的设备134台件,50-100万以上的设备20台件,100万以上的特大型设备23台件。正是这些“利器”吸引着豫北地区及周边省市众多患者慕名前来,展示着医院保持豫北领先、全省有名望的魅力所在。
技术之变
“束手无策”到“探囊取物”
2008年11月20日,经过4小时的紧张工作,宋先忠院长微笑着走出手术室。又一例冠脉搭桥手术成功了!
这样的心脏手术对于宋先忠和他的同事来说,已是件平常的事。而这在改革开放初的七八十年代,对于安阳市人民医院来说简直件是令人束手无策、不可能为的事。
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宋先忠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他放弃了留在首都北京和出国深造的机会,来到安阳市人民医院,做了一名普通的心胸外科医生。
那时的心胸外科可谓是一穷二白,观念落后、人才缺乏、设备简陋、病源稀少,尽管那时医院开展过心脏手术,但都是依靠外援,独立开展心脏手术在安阳市还是一项空白。
宋先忠用真诚、执著、专业感染着周围的同事,帮他们转变观念,请专家指导,进修学习,寻找病源,忙得不亦乐乎。
2000年3月的一天,宋先忠接诊了一位58岁的冠心病患者。为了能准确判断病情程度,需行冠脉造影术。由于当时医院无大型C背,尚不能开展冠脉造影术。
在征求患者的意见后,宋先忠当即联系上了北京的一家医院,宋先忠又陪同病人来到北京,跑前忙后,很快为病人做了检查。结果出来,需行冠脉搭桥手术。
听说手术需要巨额花费,生活本不宽裕的夫妻俩无奈地流下了眼泪,决定放弃治疗。看着揪心的一幕,宋先忠陷入了沉思,凭着自己的水平与经验,完全可以在安阳为患者手术,节省大量费用。但毕竟还没有独立开展过搭桥手术的先例,病人能接受吗?当宋先忠试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没想到,夫妻俩欣然答应了。
回到安阳,宋先忠立即与同事们认真研究患者病情,反复讨论,制定了完备的手术方案。凭着扎实的基础,多年手术的经验,宋先忠与同事们密切协作,手术获得圆满成功。从此,冠脉搭桥手术有了“安阳造”。
之后的近10年里,宋先忠完成各类心脏手术3000余例,其中包括法鲁氏四联征根治术、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右室双出口合并单心室矫治术、肺静脉畸形引流术、三房心复杂先心病手术等。其间,他还主持开展了低体重婴幼儿心脏病手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风心病联合瓣膜置换术、冠状搭桥术(包括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人工带瓣血管置换手术、降主动脉内支架微创手术等,这些都填补了安阳市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空白。在3000例手术中,有各类先心病手术800余例、瓣膜置换术800余例、冠脉搭桥术400余例,成为河南省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独立完成冠脉搭桥术等大型手术的专家之一。他还成功在河南省率先独立完成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创造了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存活时间最长的河南记录。
现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每年开展的心脏手术超过了300例,其中冠脉搭桥术80余例,无论是手术例数还是手术难度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心胸外科的成长历程是安阳市人民医院技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30年间,安阳市人民医院填补了多项安阳市、河南省的医学空白,有越来越多的高难度手术烙上了“安阳造”。
1997年,医院成功地进行了安阳市首例两位病人的肾移植手术,并于1999年成功地进行了一例母子活体肾移植,填补了河南省地市级医院的空白。目前,已成功地完成了100余例肾移植手术,年成活率达到100%。
2003年9月16日,由医学博士宋先忠教授为一46岁的多发心肌梗塞患者成功实施的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术,不仅开创了安阳市心脏移植的先河,而且突破了省内心脏移植患者最长的生存周期。
2004年12月31日,实施原位肝脏移植联合肾脏移植获得成功,填补了我省在该项目上的一个医学空白,而且在国内也属于领先水平。
…… ……
如今的安阳市人民医院拥有市级重点专科10个,诊疗中心7个,与国家级医院协作研究室3个,已发展成为科室齐全、专科突出、重点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医院。
人才之变
博士加盟不再是新闻
1990年,27岁的博士宋先忠来到安阳,加盟到条件简陋的人民医院,安阳来了首位博士成了特大新闻。
2007年,光这一年就有3位博士加盟医院。如今,安阳市人民医院已有博士7名,博士加盟医院早已不是新闻。
从专家到院长,宋先忠深知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才强院”的理念被提升到一个空前战略高度。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2004年医院党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在政治上进一步关心知识分子的指导意见》,给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氛围。院党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人才工作,还专门组织青年技术人才和要求入党的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学习,培养人才对党组织的认识和感情。在科研经费资助、职称晋升评定、职务提升重用、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工作安排、住房行车困难等诸多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真正做到了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从2005年起,医院把每年的6月26日《执业医师法》颁布纪念日定为医院的“医师节”,每年都拿出10余万元,重奖从医30年以上的医师、“十佳医师”和“优秀医师”。 对于另外一个群体——护士的管理和关心,宋先忠也是煞费苦心。每年的“512”护士节,医院除了对优秀护士给予工作上的鼓励外,还对在临床一线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要在全院公示通过后,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对于医院全体职工,在他们生日的那一天,早上8∶30,都会收到院长或者科室主任的电话问候和祝贺,还有医院为其送来的贺卡和蛋糕。
良好的人才环境,使医院内一批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院长宋先忠博士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首届‘扬子江’杯全国优秀医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专业技术人才突出贡献奖”等荣誉;马建国、贾银明、常金生、王庆玲、杨清成、许红旗等同志先后获得“市管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贾银明、常金生、杨勇杰、王庆玲、王少芳、杨清成、许红旗、周美宏先后获得“安阳市3—20工程中青年临床医学拔尖人才”称号。杨勇杰、许红旗先后获得“安阳市科技新星”称号。杨清成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医院外一只只金凤凰也冲着这棵梧桐树飞到了安阳。胸外科专家周美宏博士和刘海燕副主任医师、心内科专家张海柱博士、消化内科专家王秀敏硕士、放射介入治疗专家董洪林副主任医师、都是放弃了大城市医疗卫生单位的高薪聘请和优厚待遇,来到了安阳市人民医院干事创业。
目前,医院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998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95%。拥有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市管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1人。医院高级职称人员177人,中级职称人员376人,医学博士7人,硕士40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整体上正朝着高素质、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本科、硕士、博士为主体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人才优势在已经凸现出来,医院的人才建设出现了“百花齐放春满院”的喜人景象。
不变的为民情怀
时光荏苒,安阳市人民医院的环境、设备、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独不变的是医院一心为民的情怀。
1996年11月4日晚6时,安阳市玻壳厂发生一起集体中毒事件,人数有43人之多,且症状较重。医院总值班一面立即组织医护人员紧急救治,一面紧急通知了市卫生局总值班、医院领导、市防疫站。由于领导组织得力,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抢救及时,使43位工人兄弟全部脱险。
2006年1月29日,林州市一花炮库房爆炸事故。多名伤员被接送到医院来救治。安阳市人民医院高度负责、尽全力救治伤员,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赞誉。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03年,为让患者享受到更加贴心的亲情服务,让护士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技术性护理上。医院组建了支“亲情服务队”这支队伍由12名下岗职工组成,实行半军事化管理,24小时为患者服务。除了接送病人出入院外,“亲情服务队”还负责为病人取药、送标本、拿报告单、陪检等,以前那些需要患者家属“跑腿”、花“力气”的活,现在都有“亲情服务队”来承担。费用全部有医院承担,患者不用掏一分钱。
2004年医院领导审时度势,率先在护理队伍中实施了“形象工程”。同年1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成立了“质控中心”,在全院的医生队伍开展实施了“质量工程”,健全了一整套医疗服务质量的检查、管理体系,做到了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比,并将排名结果在全院进行公示。“形象工程”和“质量工程”的实施,大大强化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服务无终点,追求无止境。”为了让服务更温馨,安阳市人民医院向社会作出了十项服务承诺:门诊有导医,检查有人陪,住院有人接,出院有人送,处处体现亲情服务;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接诊患者要迎送服务;为抽血检查患者提供免费早餐,对新入院病人坚持“两送”、“四到位”,做到温情服务;对入院病人要沟通,解释要耐心,认真做好谈心服务;健康教育到门诊,进病房,对每一位患者开展科普服务;接待病人文明用语,有问必答,主动热情,倡导微笑服务;不断掌握服务技巧,增强业务素质,提高诊治符合率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升能力服务;在护士站,解答患者或家属疑问时实行站立服务;走路轻、开门轻、关门轻、谈话轻、操作轻,做到“五轻”服务;凡出院病人,要赠送回访卡、医患联系卡,定期与病人联系,了解愈后情况,落实好回访服务等。
如今的安阳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个个是窗口、人人是形象,医院处处是温馨。安阳人民医院人在院长宋先忠的带领下,正昂首阔步走在一心为民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