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40期第1版
 
2008年第140期第2版
 
2008年第140期第3版
 
2008年第140期第4版
 
 

基层人员“进补” 结防工作“突围”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董文安  吴玉玺   陈述明  通讯员  唐辉
       结核病防治工作难,一口气能说出很多难,但最难的是基层结防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近年来,濮阳市扭住这一“牛鼻子”,创新工作模式,大力推行集中阅片、专家派驻和基层单位免费培训三项制度,极大提高了基层结防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了结核病防治工作新的“突围”。

集中阅片:专家现场“指点迷津”

  2007年秋,濮阳县王称堌乡22岁的小伙子李中伟,因为咳嗽、痰中带血、反复低热到该科就诊,X线拍片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痰检为阳性,PPD检查也为阳性,遂按肺结核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效果不好。在集中阅片例会上,省胸科医院的刘新主任医师建议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检查发现尿中有红血球。专家建议:怀疑是血管炎,停止抗痨治疗,使用激素等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很快好转,一个多月后康复出院。
  这只是濮阳市结防系统实行集中阅片制度后众多病例中的一个。
  从2006年起,濮阳市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集中阅片例会制度”。每月30日,召开全市诊断阅片例会,基层结防临床诊断、放射、督导及项目管理等人员参加,现场阅片、会诊、讨论,解决在结核病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流体会与经验。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他们还经常邀请河南省胸科医院、省疾控中心等专家到会指导,集中查房。
  “专家现场‘指点迷津’,往往效果‘立竿见影’。”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所长高允泽说,两年来,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有629人次参加例会,讨论胸片1360张,开展专业技术讲座21次,会诊病人369例。

专家派驻:深入基层“传经送宝”

  濮阳市的结防专家基层派驻制度始于2005年。当时,为解决基层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问题,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抽调出一批专业技术过硬、学历层次较高的专家,每周定期派驻到各县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县区结核病防治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现场培训。
  “现在在县里也能得到市级专家的服务,病人再不用跑几十公里路去市里了。”濮阳县防疫站结防科长马丙乾说,“在方便病人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以前的结核病人归口管理、监督结核病人规范用药是个难题,专家们来了之后,这一状况明显好转,许多问题当场就能够解决。”
  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副所长孙敬涛告诉记者,3年来,他们派驻的诊疗、督导、项目管理、检验等各方面专家,以结核病控制项目为重点,采取现场调查、现场诊断、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的方式,针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和讨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服务范围覆盖5个县,累计下乡到派驻点工作525人次,诊治病人3769人次,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39期,培训基层乡村医生8100余人次,发放结核病防治宣传资料5300余册。

免费培训:人员上派轮训“充电”
  
       早在2003年,濮阳市就开始实施“基层结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培训制度”。市结防所向各县区结防机构敞开大门,免费接收他们选派的医疗、放射、检验等专业进修人员,为进修人员免费提供食宿,并且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各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制定进修计划,逐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轮训和进修学习。
       “原来我们防疫站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遇到比较复杂或疑难一些的病例,我们只好请专家会诊或者让患者转院。自打我们站的几个技术人员轮流参加了市结防所的免费培训后,现在,大多数问题我们都能自己解决了,患者也对我们更加信任了。”清丰县防疫站结防门诊的高利芬大夫,说起免费培训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显得十分高兴。
  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科副主任医师王金霞告诉记者:“以前,在基层结防机构,结核病人出现抗痨药物副反应时,结防人员往往束手无策,要么给病人停药,要么让病人转诊。现在不一样了,像这样的情况一般都可以在基层结防机构处理了,病人不需要再转诊了。”
  据初步统计,几年来,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共接受基层进修人员36名,短期培训各县结核病痰检、督导人员65人次。

三项创新:痛定思痛后的选择

  12年前的一天,一名8岁的男孩,患结核性胸膜炎入住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因在基层诊疗机构被误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入院时已经深度昏迷。入院时,孩子的爷爷、奶奶、父母和姑姑等七八个家属“扑通”一声跪在了医护人员面前:“俺家四代单传,请你们一定想办法救救俺的孩子!”
  尽管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但最终没能挽救孩子的生命。一家人当即哭昏在地。
  这件事在医护人员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但大家心里明白,即使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诊疗条件,也没有把握救活这个孩子。
  这是2000年以前,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技术水平的一个缩影。1984年成立的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由于历史和社会客观原因,技术水平一直比较低,整个濮阳市的结防工作水平在全省也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以高允泽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下决心改变这一落后面貌。经过充分调研,他们发现,尽管结核病工作有许多难处,但首先要解决的是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基层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的问题。
  “这是我们痛定思痛后的选择。”高允泽说,“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我们逐渐建立起集中阅片、专家派驻和基层单位免费培训三项制度。”

人才战略:实现结防工作“突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党支部书记华刚说,“这三项制度之所以能付诸实施,取得明显效果,还得益于我们大力实施的人才战略。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这些创新也只会流于形式。”
  记者了解到,为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出台了《在职职工学历教育和专业进修暂行管理办法》,鼓励技术人员出去进修学习。对进修学习之后带回新技术,回来成功开展新项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出外进修学习人员,不但全额发放工资,还解决吃住等生活问题。
  据介绍,几年来,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所相继把结防人员派到上海、北京和郑州等地的大医院学习,结果不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还带回了一项又一项新技术。
  王金霞就是受益者之一。她先后在上海、郑州等地进修学习了两年多,归来后相继开展了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气胸、液气胸和静脉点滴纤溶治疗胸膜肥厚等多项新技术。2007年春节前,一名叫杨光磊的16岁男孩,患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王金霞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为其进行治疗,患者的广泛性胸膜肥厚完全消失,康复出院。她说,这要是在四五年前,因实在没有好办法,可能得让病人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采访中,记者记下了这样一组数字:目前,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名,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1人,初级职称42人,初步形成了适应结核病防治事业发展的人才梯队。连续3年,全市完成或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新涂阳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5%以上,涂阳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90%以上,现代化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100%。
  昔日落后的“帽子”不但扔掉了,而且一跃步入到全省结防工作的先进行列。近年来,濮阳市结核病防治机先后获得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