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9期第1版
 
2008年第139期第2版
 
2008年第139期第3版
 
2008年第139期第4版
 
 

社区卫生对高学历人才依然“单相思”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李季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已被认为是当下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服务手段、业务发展等无法与大医院比肩,严重制约了其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服务功能整体虚弱,便有了大医院“虚火上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底气不足”的强烈反差。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收入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老医务人员想“跳槽”,新来的大学毕业生思想动摇,“引不来病人、留不住职工”的现象影响着社区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医学毕业生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供求之间的状况到底如何?近日,记者就此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
高学历医学毕业生:我的眼里没有你
    近段时间恰逢开封市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看着火暴的报名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报名的大学生:“假如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你会应聘吗?”刚刚提交完报名材料的应届毕业生刘昭阳回答道:“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很陌生,老觉得像小诊所,苦苦上了5年医科大学到头来去个小单位,觉得不值。”在记者采访的近20名报名的应届毕业生中,竟然没有一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业的。
    “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开封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开封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但是截至目前,在这些单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仅86名,而且大部分是依托于大医院办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才有。这些大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还是要回医院的。有本科学历的护士就更少了,仅20名。这样的状况的确制约着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毕竟人才是关键。”
    医学及护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如何?“甘为牛尾、不为鸡首是现在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河南大学医学院一名讲师向记者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医学大学生就业心态,“医学专业学制比其他专业本科学制多一年,且医学专业的专业性、实践性及现行体制对医学类学生就业后的继续教育的延续性要求更强,这就造成医学类学生‘自大’和‘求大’的就业心理。毕业后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觉得愧对自己5年的寒窗苦读,有了这种心理自然而然的就有求大弃小的择业观念。”
    记者查阅了这次开封市卫生系统招聘工作人员的报名材料,其中研究生、本科生比比皆是,而且越是高学历人才报名目标越是集中在大型医疗单位。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也在此次招聘行列之中,但是报名人数不是很理想。所长马振亚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现在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心态太欠实际,盲目追求大单位是一大弊端。其实,大学生应该知道大单位虽然好,但是相应的机遇会少,竞争对手多,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并非好事。小单位更有大展身手的机会。”对一家全供型事业单位的招聘还冷眼相对的大学生们,对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业的态度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医学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河南大学医学院的讲师告诉记者,医学院正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面向基层的办学特色,积极研究和探索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还将科学地设置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同时,河南省政协委员罗锐呼吁,在城市卫生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等问题,为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应把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你敢爱不敢求
    如果要问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缺什么,那么大部分的负责人会告诉你,最缺的是高学历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开封市翠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周边数万居民,但全科医生却很少,忙起来捉襟见肘。
    “现在出现的看病难问题,主要是到大医院看病难。很多人患了常见病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患者认为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条件不好,医生的医疗水平不高。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建设,特别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开封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引进难已经成为社区卫生发展的羁绊。”
    小梁是去年某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到开封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大学生,由于还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证,他还不能从事医疗工作,目前只是帮忙登记居民健康档案等事务性工作。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小梁的感觉是:“有些失落,其他同学到大医院已经观摩过很多手术了,而我还在整理这些资料。”还不到一年,小梁的飞翔之心已经蠢蠢欲动。
    记者在对开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查中发现,人才缺乏逐渐显现,现有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年龄偏大,而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待遇较低,且接触疑难病症人数很少等,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来,来了也难留住。事实上,不少大学毕业生也多把来社区卫生机构作为跳板,一有机会就离开,这就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大学生敢爱不敢求的现象。
有关人士建言:共同努力促“良缘”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理人员,已成为目前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让高学历人才走进社区,逐步打破社区医疗机构人才瓶颈的制约?开封市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组组长陈在民认为,医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社区医疗机构改善环境、大医院倾力帮助和扶持、政府和社会引导和支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促使高学历人才和社区卫生“牵手”,“喜结良缘”。当前,院、站联合不失为解决社区人才缺乏问题的一条好途径。
    陈在民介绍说,院、站联合就是要充分利用大医院的力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合作,建立密切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同时,积极吸收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并强化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采取多项措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陈在民认为,这样做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大医院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后盾,可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会明显改善,从而可以吸引大学毕业生来此就业,客观上也能缓解当前的社会就业压力。
    面对现有的就业压力,毕业生需要调整好心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既可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培养工作能力。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大环境下,进社区医疗单位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在社区医疗单位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政府部门要把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强化“人才强医”的观念。一方面,要通过人员培训、优化专业结构和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加快培养与社区卫生服务“对口”的专门人才,加强卫生人才储备,逐步建设一支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等,创造人才使用的良好环境,鼓励和引导卫生人才向社区流动,并在社区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