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文安 吴延立)全省临床用血连续9年来源于无偿献血、连续7年取消计划献血,献400毫升的比例达89%,农村献血比例达68%。日前,河南省第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殊荣。河南无偿献血事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宣传形式、管理模式、制度管理、信息管理的不断创新。 ——创新宣传形式,建立长效机制。各地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坚持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利用“6.14”国际献血者日、《献血法》颁布周年之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各地普遍开展无偿献血有奖征文、无偿献血电影宣传周、无偿献血宣传文化节等活动,制作宣传册、宣传片、宣传画,为献血者开展健康体检,开展献血者表彰,狠抓无偿献血“四支队伍”建设(发展新的无偿献血队伍,扩大稳定献血队伍,完善应急献血队伍,巩固稀有血型献血队伍),建立健全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目前,全省3次以上稳定献血人员的比例已达43%,稀有血型队伍3000多人,应急献血队伍2.3万多人,确保了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质控体系。全省在加强“四化建设”(献血队伍稳定化、采血网络化、供血一体化、管理规范化)基础上,2006年以来实施了“四个转移”的战略,即血库工作向标准化建设转移、采供血业务向强化内涵建设转移、临床输血安全重心向基层转移、血液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移;全面贯彻落实《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切实加强血站内涵质量建设,全省18所血站统一制定了145项规章制度、90项岗位职责、136种操作细则、35个质量标准和176种记录表格;确立了全省血站每月和每季度互查制度,加强缺陷管理,从互查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创新制度管理,强化安全监管。全省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行采供血一体化管理,强化供血合同管理,各级血站和所供医疗机构签订临床供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目前全省18所血站已同299家医疗机构签署了供血合同;在输血时,实行输血同意书签字制度,强化用血制度和规范;对县(市)供血库实行“五统一”管理,对医疗机构血库实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血库建设和管理;对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业务实行准入管理,要求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必须具备临床输血检测条件和基本设备;制定和出台相关文件和规定,对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业务开展作出进一步明确和要求,确保了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农村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和临床用血安全。 ——创新信息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近年来,全省坚持推行采供血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各级血站实施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并同医院血库实行联网。今年,在“河南省血站远程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全省完成了计算机升级改造,使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了献血员统一管理、异地献血返还、用血网上调配、血液全程追踪和智能统计分析功能,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了各个血站采供血的信息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统一管理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为提高效率提供了科学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全省采供血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