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他们的床头大概都少不了健康类的图书。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物质生活丰裕了,开始关注起自身的健康来。人们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不仅促生了一批健康图书的热销,更是让一些电视台的健康讲座栏目变得炙手可热。 在图书界流行着流行着三种见怪不怪的现象:跟风、拼凑和啃老。跟风,只要一本书火了,你会发现一夜之间会出现同类型的图书不下十种,这些书除了内容有些出入外,从封面到版式几乎没什么区别。拼凑,在书店你会发现,一些书的作者写着某某人等编著,知道的人都清楚这是一本十足的拼凑书,可是大多数读者却不知情。在这个网络时代,书商们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剪刀加浆糊的传统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拼凑,找几个人随便上网扒一些,拼一拼就可以了。接送的内容良莠不齐,读者深受其害而不知。啃老,这个最普遍,也是当下时髦的词。尤其在文化艺术界,在这个讲究创新的时代,所谓的创新在有些人看来就是将古人的东西拿来变通一下,就可以了。一本《红楼梦》养活了多少人,我们无法计算。 现在的图书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对于健康类图书来说,这三个“性”好像都不太可能。 笔者觉得,一本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察。一是看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国内外著名的专家,二是看书的出版商是不是专业的医学出版社,医学专业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多有医学专业背景,很多拥有医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有些还拥有医生执业资格,并一直从事临床工作,能够较好地把握图书的质量。 其实读者更应该牢记的是:无论什么书,它所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知识,而不是医治良方,如果看书能治好病,那还要医院做什么,大家都看书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