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8期第1版
 
2008年第138期第2版
 
2008年第138期第3版
 
2008年第138期第4版
 
 

服务与感恩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医患之间如何才能和谐相处呢?
  仔细想来,医生这个身份是特定人群拥有的,而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病人。其实在生活中,我也曾多次以病人的身份和医护人员打过交道。当时,疾病缠身的我对医院和医生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呢?
  实际上,当我作为一名患者走进医院求助于医生时,我首先希望的是自己的病能得到治疗,其次我希望治疗花费的时间越短越好,再次我还希望尽量少花点钱。
  然而,现实总是差强人意:医院的每个窗口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疾病确诊之前总是有名目繁多的检查在等着……最关键的是,药品的价格很可能贵到让你倒吸一口冷气。病能不能得到治愈暂且不说,劳心劳力之感就已经给疲惫的身躯增添了不少烦恼。总之,看病的过程让人很受煎熬。
  如此看来,病人还真是不容易。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就医成本高出预期的今天,病人的痛苦显然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了。
  换一种角色,当我作为医生站在病人床边时,我首先希望的是自己能看好病人的病,其次我要求自己不要疏忽一些诊断上的细节,再次我还盼望着病人对我的治疗建议不会有太大的意见。但是,病人的“急功近利”总让我觉得无可奈何。一挂上盐水,他们就要求药到病除;一听说检查,他们就要求先下诊断;药开贵了有意见,开便宜了也有意见。唉,医生真是难做。
  不难发现,医生和病人从本质上说有着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把病看好。遗憾的是,在看病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政策以及医药市场化等原因,病人为治病所承担的物质和精神负担与日俱增。这种压力自然而然地影射到了医生身上,再加上医学本身的高风险性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哪个不感叹做医生难啊!有调查显示,不少医生年纪轻轻就被查出高血压,更有一些医生经常失眠、抑郁。既然我们在向同一个目标前进,既然我们都看到了可能面对的困难,为什么医患间还会出现如此分化呢?我想,这其中缺的就是信任。
        举例来说,医疗纠纷中要求医方举证倒置这一制度,就使得医生不得不多开检查,以便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当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医生对患者的不信任,怕病人闹事,早早为自己留条后路。再比如轰动一时的杭州“茶水事件”,以闹剧的形式将病人对医生的怀疑、猜忌暴露无遗。医生喊冤,患者对医生的怨言也更多了。
  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证明,当两个相互依赖的群体间出现不信任时,社会的稳定将岌岌可危。因为这种不信任的存在,医患间的任何一方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那么,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不可以这样: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医生拿出服务心态,患者拿出感恩心态,都抛开经济上的考虑,只针对身体的病痛。这种定位,有没有可能让双方握手言和呢?
       (摘自《健康报》  张晓刚文)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