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菊英 要认识一个人,大概有四个角度,待人待己,明里暗里。 上海瑞金医院的张圣道教授,入世做事,出世为人,其名绝不负“圣道”二字。我对张老的认识就是先闻其名的。在病人口中,他是妙手回春的神仙;在同仁的心中,他是技艺精湛的专家,勇攀高峰的学者;在学生眼中,他又是能深入浅出的医学大家;让记者说来,他则是一位以良心和尊严播撒爱心的使者。是的,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张圣道教授拯救生命,解除病痛,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铸造了一面镜子。而他自己更喜欢告诉别人,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医生。 见过张老的人,都会为他的气度所折服,那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让人第一眼看到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心生佩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因为谁都知道,张老就是那种在冬天捂热听诊器再给病人使用的医生;他是那种即使在小医院都能成为大医生的人。 为医之职,当有两个层面:医术和医道。医术是较低的层面,是医者的生计,是物质的层面;而医道则是追求的境界,是精神的归宿。 路漫漫兮,其修远矣。就修成医道层面而言,这里强调了时间的重要。医之集大成者,如张老,初叩医门之时,无不自稻粮谋始。本为衣食而来,却自觉地走上修道之路。因为,贫病能唤醒良知,创痛能激起爱心和同情。 张老年轻时,曾为一位黄疸病人开刀,因为是胆囊炎,剖腹探查后,张老就切除了其胆囊。可谁曾想,胆总管找不到了。张老急忙去搬救兵,老师傅医生提议他做胆囊引流,但之前,张老已切除了病人的胆囊。于是,傅医生就批评张老说,他是个不成熟的医生。从此,张老明晰了医学的另一个境界,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成熟的外科思维。 若是你要问究竟如何能像张老一样成为良医大师?我来告诉你,有位诺贝尔奖得主早就讲过其中的奥秘,那就是:让你扫地你就扫地,让你擦窗你就擦窗,你就能成为大师。 医家简介:张圣道,时已80岁高龄,从事普外科临床50年,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组长。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年1月18日文《良医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