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奏发展主旋律 谱写为民新华章——信钢医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纪实 |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李毅 潺潺淮河水,扶大山之气,裹泥土之香,荡涤了千里尘埃。 巍巍大别山,见证了信钢医院人团结奋进的卓越追求,印证了信钢医院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的光辉历程。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30年的洗礼,信钢医院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信阳的北大门——中原重镇明港镇。 信钢医院院长杨光社说:“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科学、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突出特点就是直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提供最宝贵的健康服务。”为此,他时常提醒自己的员工,“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精髓,它不仅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让我们走进信钢医院,记录院长杨光社和他们医院领导班子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瑰丽画卷,记住他们奋斗与拼搏的足迹。 解放思想迈大步,锐意改革谋发展 1998年,信钢医院正面临着重重困难:投入不足,医疗设施急需更新换代,医院管理松散,各环节漏洞百出,经济效益极差。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前沿,站在发展的高度,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科学决策,并确立了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之路。 以杨光社为主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医院要快速发展,必须从整合人力资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入手。在杨光社的决策下,医院积极推行人事制度,精简机构,实行定岗定编,提高工作效率,并在全院施行“全员聘用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打破论资排辈,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并不断优化组合,充分体现出择贤任能的用人机制,从而激发全院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 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克服分配上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积极向临床一线倾斜,实行独立考核、绩效工资制,把职工德、能、勤、绩与个人酬薪相结合,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能动性。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医院走出困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医院职工从怀疑到理解,从理解到大力支持,从支持到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医院的发展走上了又快又好的轨道。 审时度势寻出路,科技兴院求发展 医院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瞄准医疗市场的需求,实施名牌战略,率先在信阳北部重镇引进一大批国内外高、精、尖医疗检查设备。其中,核磁共振系统、多排螺旋CT、腰椎间盘镜、腹腔镜、射频靶点热凝仪等设备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 心脑血管病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健康大敌,在重工业基地更是如此。信钢医院引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和心肌梗死溶栓术,该项技术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以前,许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辗转于上级大医院,延误治疗,且不堪经济重负。医院为造福群众,果断决定高起点、大跨度、超常规发展心脑血管病治疗技术,填补了多项空白,在信北地区医疗行业享有盛名。 为解除椎间盘疾病患者的痛苦,该院斥巨资引进治疗椎间盘疾病的最新技术——射频靶点热凝术,此法为众多椎间盘疾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 求真务实严管理,服务质量上台阶 近年来,按照省卫生厅和市、区卫生局的部署,信钢医院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院长杨光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健全措施,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规范行为,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着力加强全院职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规范和提高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认真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该院结合实际,重新制定完善了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实行了分管院长业务查房制度,加大了对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察力度。 ——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了急诊工作水平。该院急诊科纳入信阳市120急救中心统一管理,推行120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120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强化对随车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了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院前抢救诊断水平,使120绿色急救通道更加畅通。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按时做好院内感染检测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开拓进取求创新,质量兴院促发展 医疗技术创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力,信钢医院高度重视医疗科学技术的引进、移植和创新,着力打造一流的就医环境、创新环境。医院率先在信北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腰椎间盘镜微创术、脑室镜微创术、膝关节置换、断肢再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等新技术。 在信北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骨科,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微创治疗设备,如椎间盘镜、关节镜等,擅长治疗颈椎病、腰腿疼痛、骨与关节损伤疾病,特别在脊柱外科、关节疾病。外科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的神经内科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目前治疗脑出血的高新技术,治愈了无数重症脑出血患者,为受脑血管疾病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被前来就医的脑血管病患者所认可。 医院建设人为本,内涵建设人为先 为落实“质量建院、人才立院、科技兴院”的办院宗旨,该院紧紧围绕“医院建设人为本,内涵建设人为先”的方针,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营造出多种人才建设的环境,用舒心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成才的竞争环境、积极的奖励环境、优良的学习环境和重视科研的领导环境来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以“创名院、建名科、出名医”作为战略决策,积极实施“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凝聚人、以工作来培养人”的原则,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不惜代价培养人才,不但为医院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医疗工作的持续发展。医务人员只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业务上有专长,都会被医院予以重奖,委以重任。医务人员中形成了比学习、比技术、比成果的良性竞争氛围。 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信钢医院建立完善了人才培养、使用等政策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确立了量才使用的新思路。对贡献大、业务强、素质高的人员,无论其职务大小、资历长短、身份高低,均做到大胆使用,真正营造了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良好局面,为医院进一步做大做强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保证了医院人才队伍后继有人,形成了优良人才不断出现、人才配置趋于合理的良好局面。 服务至上显真情 奉献爱心共和谐 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见爱心。信钢医院在构建“和谐医院”活动中,出台了“工作人员服务行为规范”,要求用语规范、服务态度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规定,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通过召开患者座谈会,聘请监督员,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求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结合岗位特点,全面细化和充实了医院的服务承诺内容和便民措施,将医院的服务承诺生动地体现在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及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住院病人实行“一日清单制”,将病人当日费用情况的明细账当日打印出来,送到每一位住院患者手中,主动接受患者监督。 看病难、看病贵历来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难题,信钢医院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降低医疗费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一主题,结合医院实际,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真正让患者满意、放心。 艰苦创业结硕果 奋力拼搏写辉煌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信钢医院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 30年,30个春夏秋冬,信钢医院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艰苦创业历程。 院长杨光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硬件设施、院容院貌等整体建设。为了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从90年代开始,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扩建工程,新建了医技楼、CT楼、核磁共振楼、综合楼,并建设了病房大楼。新建的病房楼内设施齐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开放式的护士站、电子传呼系统、中心供氧系统、中心吸引系统、天轨输液架、高档可调病床、电视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每间病房内均设有卫生间,为住院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为改变院容院貌,医院将病房楼前建成了一座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健身场地,设置了桌椅、健身器材,供患者休闲、散步和健身。 2005年,医院对门诊楼进行改造,在门诊大厅设置了咨询服务台,配备了护士导医台和轮椅;50多平方米的输液大厅窗明几净,配有闭路电视、空调、输液椅、儿童玩具、报纸、杂志等,使患者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享受治疗。 近几年,信钢医院现代化的门诊大楼和宾馆化的病房相继投入使用,拥有一流的医疗检查设备,医疗服务质量和声誉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防疫、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经历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信钢医院全体员工正以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满怀激情,乘风破浪,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