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7期第1版
 
2008年第137期第2版
 
2008年第137期第3版
 
2008年第137期第4版
 
2008年第137期第5版
 
2008年第137期第6版
 
2008年第137期第7版
 
2008年第137期第8版
 
 

处处显生机 处处显和谐——平桥区妇幼保健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纪实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张奎 杨非
  30年岁月,弹指一挥间。位于信阳市旧城小区的平桥区妇幼保健院跨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平桥区妇幼保健院的前身为信阳县妇幼保健站,从1953年成立之初,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几件简单的仪器,到如今成为集医疗、保健、预防、培训、科研和母婴保健为一体,全面发展的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全区产科急救中心,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2003年2月,平桥区妇幼保健院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成立。院长王富强面对新形势果断决策,将“巩固三级保健网,确保母婴安全”作为切入点,把平桥区妇幼保健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他们抓住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契机,对全区村级保健员开展全面培训,转变村级保健员职能,强化网络功能,形成了“乡村一体化”的新管理模式。村保健员由新法接生转变为摸孕情、管孕妇和产后访视等保健管理工作;乡保健员定期到村指导工作,形成了“怀孕有人上门服务,临产有车免费接诊,住院分娩母子安全,全家开心”的好局面;强化分片包干责任制和产科质量监管,切实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据统计,1978~2007年,平桥区孕产妇死亡117人,平均每年死亡4.68人;而2000~2008的9年中仅死亡3人,其中6年死亡人数为零。
  妇幼保健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用才和育才方面,王富强和院领导班子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在职务职称评聘上实行公开竞聘,评聘分开。同时,与上级医院和特色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经常邀请知名专家开展手术、会诊、查房、培养骨干医生、扶持薄弱学科;先后引进了10余名技术精湛,护理技术突出的妇产科医护人员,每年还选送中青年医生到上级医院培训、进修。一项项举措,彰显出新一届领导集体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重人才、重事业、重发展的思想境界。
  多年来,院长王富强坚持高起点、高定位的发展战略,先后投资200余万元,购置了先进的手术床及无影灯、多参数监护仪、婴儿辐射保暖台等医疗设备30余件,为提高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全院克服地方狭小的困难,以合理布局获得有效的使用空间,设立了母婴同室病房及母婴同室温馨家园,儿科设有儿童乐园及温馨宝宝病房,为就诊的孕产妇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就医环境;新生儿科新开设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洗澡间、配奶间、治疗室、探视区、病人接待室、家属陪护室等,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和妇幼保健的特色。保健院采用全封闭式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30年的辉煌历程,平桥区妇幼保健院硕果累累。王富强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以慈医之心,以保障全区妇女儿童的健康为本,创新举措,谱写了妇幼保健工作新篇章。该院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全省妇幼保健工作先进集体”,“信阳市创建爱婴市工作先进集体”,“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妇幼保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经过多年的发展,平桥区妇幼保健院羽翼渐丰。尤其是近几年来,医院固定资产5年间增加了300多万元,年收入平均递增35%,创造了新的辉煌。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