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花开耀豫南——改革开放30年看平桥区中医院发展历程 |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张奎 黄启明 方德海 光阴荏苒,30年岁月如歌。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进程中,信阳市平桥区中医院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在明媚阳光照耀下的这所中医院,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平桥区中医院位于信阳市平桥区北部40公里的明港镇,始建于1958年,2001年正式更名为平桥区中医院。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在罗高峰院长的带领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妇幼保健、康复预防、教学计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单位。该院现有职工320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3人,卫技人员178人,中专以上学历186人;设置有中医、内、外、急诊、妇产、儿、检验、放射等临床医技科室共23个;拥有进口螺旋CT机、500MA可视X光机、彩超、彩色经颅多普勒、电子胃镜、血球仪、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麻醉呼吸机、母婴监护仪、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42台件;开设床位120张,年门诊量约为13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3900余人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医院的发展和繁荣,靠的是一个好的决策者。院长罗高峰深知,能否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医院崛起的关键。他首先强化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集体决策的事,说了就干、定了就办,决不走过场。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加强思想教育及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等一系列举措,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在罗高峰的决策下,医院制定和实施了《平桥区中医院管理制度》、《平桥区中医院劳动纪律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院长信访接待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和院领导分片管理责任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科室需求,夯实了医院管理的基础。该院还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和《规范管理创新服务理念,深化改革推动跨越发展》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强化特色专科建设为主,综合为辅,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综合性医院”的经营模式,提出了“特色、平台、品牌、市场”四大发展思路,以突出中医、骨创、心脑血管和糖尿病专科等特色专科建设,并以此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罗高峰院长说:“实行成本核算是完善激励机制的需要,是规范医院管理的基础之一,通过绩效考核来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使医院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运用。”为此,医院成立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大力推行科室二级分配制。在新的考核办法中,融经济收入、服务态度、医疗质量、科室建设和学科发展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医院经济收入与社会效益,短期行为与长期发展,品牌建设与眼前利益的矛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医院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员工的成本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两年来,该院牢固树立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发展永恒的主题这一准则,在人才建设上打造品牌,共选拔25名临床技术骨干到北京、省、市级医院进修,还引进了具有专业特长和具备医师资格者3人。技术骨干的外出进修和技术人才的引进,使院内的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更新,人才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有力地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30年改革开放,30年灿烂辉煌。信阳的山在变,水在变,永远不变的是平桥区中医院人的精神,他们将在院长罗高峰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中医药优势,秉承传统与创新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