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7期第1版
 
2008年第137期第2版
 
2008年第137期第3版
 
2008年第137期第4版
 
2008年第137期第5版
 
2008年第137期第6版
 
2008年第137期第7版
 
2008年第137期第8版
 
 

在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改革开放三十年看平昌关镇卫生院发展历程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张奎 杨非
  悠悠淮河,哺育了平昌六万多父老乡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与时俱进的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镇卫生院,维护了六万多父老乡亲的健康,为他们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3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平昌关镇卫生院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一路高歌。
回首来路 几多风雨泥泞
  平昌关镇卫生院坐落在平桥区西北部平昌关镇南街。30年前,医院房屋简陋,只有十几个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匮乏,药品奇缺,交通不便。虽然老一辈医务人员以院为家,不计名利,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但面对危重病人,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备感遗憾。
  自改革开放以来,平昌关镇卫生院一路走来,规模逐步扩大,条件逐渐得到改善,技术力量逐步增强。在现任院长冯文涛及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平昌关镇卫生院与时俱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现在的平昌关镇卫生院已有医务人员70多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达30多人,开设了内、外、妇产、儿、五官、传染、中医、防保、医技等科室,已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并通过了“七有两化一温暖”达标验收,先后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护理达标医院”,并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完善设施 服务争创一流
  据院长冯文涛介绍,平昌镇卫生院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硬件设施建设和优质服务。现在卫生院的门诊楼、病房楼、传染病楼、医技楼焕然一新,院内花坛锦簇;300MAX光机、彩超、多普勒、全自动血球仪、电子胃镜、碎石机、电脑验光配镜、生化仪、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麻醉呼吸机、高频电刀、万能手术床、牵引床、无影灯等先进设备使医院如虎添翼;电视、空调、升降病床、多功能床头柜等室内设备让人备感家的温馨;厨房,开水的免费使用和供应给病人提供了方便。医院实行24小时待命制度,救护车、医务人员随叫随到,为病人开启绿色生命通道。医院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活动,用一个微笑、一杯水、一句贴心的话来服务患者。院长冯文涛说:“细微之处见真情,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心,却是化解病人病痛的良药,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率先垂范 典型带动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平昌关镇卫生院实行领导、科室主任、党员带头责任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多年来,院长冯文涛亲自主刀或指挥实施多次外科手术,手把手地带领年轻人,毫无保留,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生活上,嘘寒问暖,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业务上,鼓励年轻人追求上进。在他的鼓励和引导下,卫生院先后有十几名技术业务骨干被提拔到各乡镇医院担任正、副领导职务;有4人考上硕士研究生,并成为郑州各大医院的骨干力量。
  平昌关镇卫生院因政策优惠、科学决策、措施得力,使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业务收入由30年前的不足万元到现在的600多万元,跃居为平桥区乡镇卫生院的第一位,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平昌关镇卫生院与时俱进,勇立潮头,是因为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好的带头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平昌关镇卫生院将在冯文涛院长的带领下,全体医务工作者携手并肩,谱写新的为民服务篇章。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