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信阳市平桥区卫生局局长胡善明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建设动员会上。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国债项目新建的平桥区胡店乡卫生院病房楼及改造一新的院貌。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国债项目新建的平桥区洋河乡卫生院病房楼。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胡善明在新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开业庆典仪式上。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平桥区卫生局局长胡善明与市卫生局领导朱鸿善及区政府领导张顺林一起深入参合农民家中了解参合情况。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30年前,平桥区平昌关镇卫生院一角。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30年后,平桥区平昌关镇卫生院经过院领导班子的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跨越。
 |
点击上面图片浏览大图 |
|
平桥区新建的洋河镇姚寨村卫生室。
信阳市平桥区卫生局局长 胡善明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的改革开放,奏响了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唱响了中国盛世,为卫生事业播下了春天的希望;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为信阳市平桥区卫生工作注入了夏天的火热,收获了秋天的硕果——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硬件设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工作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就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近年来,面对非典疫情、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全区卫生系统白衣天使们众志成城,排难而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让我们走近平桥,见证如今的辉煌变迁。
——数字见证,发展日新月异。
1985年,信阳县二级卫生事业单位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卫生学校、药品检验所、药圃场,乡镇卫生院25所,下设门诊部21处,村办卫生所87处,联合诊所5处,个体开业者826家;全县城乡共有医务人员271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1169人,农村村级卫生人员1541人,技术人员中副主任医师仅1人,中级卫生人员398人;卫生用房40370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20718平方米,开设病床789张;全年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为224.22万元。1998年完成撤县设区,有18个乡镇卫生院、6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
目前,平桥区卫生系统人员由2006年以前的2049人增加至2380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增加至45人;病床由1253张增加至1585张;门诊病人由799726人次增加至930234人次;住院病人由29249人次增加至38676人次;病床使用率由53.68%增加至56.53%;房屋建筑面积由111520平方米增加至126451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由32397平方米增加至78768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由252台(件)增加至568台(件)。
——稳步推进,新农合工作成效显著。
2007年,平桥区抢抓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机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按照“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惠民的服务机制,创新便民的服务制度,构建利民的服务平台,筑起护民的服务防线,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2008年,该区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了补偿标准;启动重症慢性病门诊治疗工作,扩大了受益面;建立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系统,方便了参合农民就医报销;继续做好外建农民工定点医院工作,下放外诊住院病人到乡镇合管办核销,便利了参合农民。进一步健全新农合稽核监督机制,实行监管人员责任制度,强化了责任;实行服务质量控制考核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补偿制,控制了医药费的不合理增长;实行外伤(中毒)病人事实认定制;实行大额费用复核制,筑牢了防线;实行季度会审考评制度,严格了奖惩。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度全区参合551585人,参合率为95%,截至今年11月底已对全区139798名参合农民按规定给予住院补助和门诊减免,共计补助金额3970.07万元,其中住院(大病)补偿25319人,补偿金额3544.60万元;门诊补偿113754人,补偿金额381.1万元,达到3万元封顶线的9人。
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初步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了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效果。平桥区的新农合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
平桥区积极利用上级政府的政策性投资,坚持“组织实施立足高水平,规划设计追求高品位,建筑质量严格高标准,合理利用力求高效益”的原则,大力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18个乡镇、办事处卫生院总投入1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15000余平方米的病房楼,按照一院一景、各具特色、功能齐全的特点,全部进行了改建装修,达到了“七有两化一温暖”的标准。
在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区又分别投资2200万元和12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6840平方米的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和7200平方米的疾病控制中心大楼,使全区医疗卫生单位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
——扎实推进,村级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枝一叶,关乎民生。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和谐社会的发展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身体健康,平桥区委、区政府将村医培训和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列入2008年区政府关心民生、体恤民情、支持三农的“十件实事”之一,在区人代会上作出了庄重承诺。一是由区政府投入500万元,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委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全区803名村级卫生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包括2个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1个月的临床进修实践)的全脱产培训。区卫生局更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倾情投入,扎实开展了村医培训工作。目前已完成两期283名村医培训工作。第三期培训班140人于今年10月20日开班。通过培训,村医们学到了知识,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本领。二是将村卫生所建设工作列入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统一图纸、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原则,对全区211个行政村的村卫生所进行高质量建设,并配备设备。在建设中,信阳市政府郭瑞民市长、曹新生副市长及市卫生局主要领导、区委书记张明春、区长王继军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村卫生所建设。
目前,一座座规划合理、设计超前、外表美观、内部流程合理的村卫生所拔地而起。新建的村卫生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引领农民建房的一个样板。村卫生所的建成,同时也结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医无工作阵地的历史,解决了多年来村医诊疗设备仅是“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老三件的窘象,为全区农村的卫生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农村卫生网底更加牢固;为农民群众就近诊疗提供了有利条件,让老百姓享受到方便、快捷、价廉的医疗服务,达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健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平桥区立足于区情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精心规划,构建了网络;严抓规范,推进了建设;狠抓重点,发挥了作用,促进了全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目前,该区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1个。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室设置齐全、基本设施到位、房间宽敞明亮、标识同一规范、服务体贴温馨、健康教育功能完善。紧紧围绕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本功能,为群众提供了方便、价廉、快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已累计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6319份,进行慢性病管理4690人次,免费体检130220人次,免费检测血糖16487人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3680份,开展健康教育1848人次,开设家庭病床95张,为群众提供门诊服务343873人次、上门服务1101人次、妇幼保健服务1003人次、预防接种服务357人次、残疾人康复服务166人次,为城市困难群众提供惠民服务46人次,减免医疗费用21万元。
——规范运行,疾病控制成效明显。
平桥区卫生局始终把贯彻科学发展观当作疾控工作的当务之急来抓,全面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局领导明确职责,覆行职能,健全制度,规范运行,以实际行动抓好疾控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精心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二是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完成了正常冷链运转、地方病防治及寄生虫病防治及其他传染病防治,取得满意效果,加强了疫情主动监测,均为零病例报告;三是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切实提高了工作质量,确保了疾控工作扎实、稳步、有效推进。
——强化管理,卫生监督取得实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卫生监督社会形象,不断推进全区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职能,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能,近年来,平桥区卫生局从强化管理入手,稳步推进,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章立制,促进效能建设。二是加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三是大力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普及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四是加大对食品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了饮食卫生安全。五是整顿规范相结合,狠抓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净化了医疗市场,规范了医疗秩序。六是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消除了有毒职业危害。
——成绩可嘉,共性目标并驾齐驱。
一是医疗质量持续加强,爱国卫生轰轰烈烈;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人事工资管理、老干部管理、财务统计、工青妇等工作成绩喜人。
30年风雨兼程,30年开拓奋进,30年春华秋实。团结奋进、争创一流的平桥区卫生局领导班子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提高全区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做好卫生应急、预防保健和卫生执法工作,筑牢三级卫生网底,严格卫生行业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狠抓医疗质量,加强行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信,在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未来卫生事业的繁荣昌盛必将让每一个卫生工作者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