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在协和代代之间仍流着张孝骞的几句名言:对病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临床中牢记四个字“戒、慎、恐、惧”,“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研究课题”。这几句是他对“如何做一个好医生”的朴素回答。他认为搞临床离不开病人,不要只做看书的郎中,要临近病人的床。他自己曾成天泡在病房里,如铁屑被磁石吸引似的。观察、判断、处方,然后期待着病情的转机。当病人康复时,他产生的是一种“爱情暴发般的幸福感”。“一生别无所好,唯一的喜爱就是诊治病人”。协和医院司机班的师傅,就怕接张主任上班,只要迟到一分钟,不管刮风下雨,他就拿着拐杖自己走了。“医生早到一分钟,病人就可能活。医生晚到一分钟,病人就可能死。”他一生中单纯的追求,莫过于和病人在一起。 回望20世纪中国的内科学,堪称医学家加医学教育家的大师中,张孝骞应排在最前列。1942年从协和毕业的吴平的解读堪称朴素而精彩:“他对医学教育的重要体会,是从临床医生的需要而来的。他热爱临床,热爱病人,热爱年轻医生,尽自己全力在这些方面贡献力量。”有同辈说,我们敬重他,因为他负着重荷,走过一代老知识分子都走过的路。不泯灭的科学精神在他身上光大,从未停止向医学未知领域的进击。 他展现的高度,是今人快要遗忘了的为医境界。是什么成就了这至高境界?渊博,自省,不断磨砺的思维,以及“和病人在一起”的最朴素的医患形态。每一处,都无声地震撼着今天医界的人们。 医家简介:张孝骞(1897~1987),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首批中国科学院士(1995)。杰出的医学科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西医学的先驱,医学界泰斗。 作者简介:讴歌,本名常青,医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