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医苑明珠 改革开放见证——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报道 |
|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许文军 牛牧青 医院符号:肿瘤学、神经外科、显微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5个省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近千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宾馆式综合病房楼、一流的外科病房大楼、建设中的洛阳新区医院,豫西及豫南医学的“黄埔军校”。 医院名片:省级综合性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首批“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省级文明单位、洛阳市“廉医、诚信、为民”医院。 医院定位:学习型医院,和谐型医院,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河科大一附院的名气有多大?洛阳的出租车司机们说:“在豫西,没人不知道这地方。见天从这儿往返几次,送住院病人、陪护家属,接出院患者、探视群众;乘客下车不用熄火,马上就有人从医院出来搭乘。” 河科大一附院的实力有多强?开放床位1261张,年门诊量40多万人次,年出院病人2.5万人次,门诊就诊最高人次1996次/天,日手术量最高达76台;固定资产总值3亿元;拥有5个省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6个学科具有硕士授予权,“依托‘三甲’,再造一个‘三甲’”的洛阳新区医院建设正酣;11月19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该院刚刚揭牌。 河科大一附院的影响力有多远?美国两家医院与这里有合作伙伴关系;神经外科专家陈红旗受命援非,为厄国总统治好顽疾,成为总统的保健医生;外科专家陈登庭等国外“中国专家医院”服务患者,增光祖国;数十项核心技术居河南省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号不虚送,名不虚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河科大一附院,去共同感受、体味豫西地区这颗医苑明珠的璀璨风采吧—— 亮点之一: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 “从1956年建院的洛阳市涧西临时门诊部,到现在的现代化大型三甲医院,50多年来,几代人薪火相传,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辉煌。”说到医院的发展历程,河科大一附院院长赵勇刚——这位著名的神经外科“博导”和医院的“当家人”,目光深邃,感慨颇多。 “医院是看病的地方,能把病看好的医院才是好医院。”赵勇刚说,“所以,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强院、创新发展的战略理念,医疗技术水平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这也是一附院人赢得百姓信任和政府支持的重要因素。” 记者了解到,早在1976年,这里就被洛阳市确定为脑外、脑内、肿瘤、烧伤、放射、人工肾的全市专科中心;2001年至今,洛阳市首例异体骨髓移植在这里宣告成功,河南省首例活体肝移植在这里获得成功,“舌再造”、“乳房再造”、“远心端取栓术”、“免疫吸附疗法治疗红斑狼疮”等填补省内空白,“非清髓干细胞移植”手术填补豫西空白,心内科完成国内罕见病例介入手术,普外科成功切除巨大肝血管瘤等等。目前,该院已全面铺开了微创手术;与国家器官移植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多种器官移植技术研究;进行了生殖医学助孕技术研究;开展了介入技术。神经外科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顽固性癫痫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心血管内科开展了国内治疗心脏病最先进的心血管微创介入疗法等,医疗技术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引人。 备下金刚钻,能揽瓷器活。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先后引进、购置了国际尖端的64排螺旋CT、1.5T超导磁共振、适形调强精密放疗系统、X刀、光子刀、DSA、等离子刀、ECT、高档彩超及电子胸腔镜、电子腹腔镜、关节镜、经脾肾镜、输尿管镜及椎间盘镜、电子阴道镜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达到近千台,为患者提供了完备的诊断治疗手段。去年4月25日,医院当天手术台次达到76台,创下了医院及洛阳市单日手术量的最高记录。 亮点之二:专家团队与科学研究 “优秀的专家团队与不断创新的科研工作是医院的又一亮点,也是一附院人引以为荣的一大自豪!”医院党委书记张新尧说。 据介绍,全院千余名在职职工中,这里拥有教授、主任医师近7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2名;博士25名,硕士150名;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津贴8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洛阳市拔尖人才6人,市跨世纪人才5人,河南省及洛阳市学科带头人20余人。医院设有32个病区,重点科室5个,拥有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学以及显微外科、神经内科、烧伤科等多个省市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依托人才优势,科研成果生辉。近年来,医院先后取得科研成果70余项,其中50多项获省、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60余部,获得各项专利近40项。院长赵勇刚教授被华中科技大学聘为该校外科学(神经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青年专家高社干的医学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刊物——SCI收录,在全市医疗界实现零突破;心血管专家董平栓在荣获“河南省优秀医师奖”的基础上,再获“中国医师奖”殊荣。 “医院发展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仍然是‘人’的问题。”河科大一附院院长赵勇刚教授说,目前,医院已形成了一系列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对学科带头人生活上给予关心,科研上大力支持,培训交流上提供机会;医院还设立了核心人才奖和精神鼓励奖,曾奖励心血管内科专家董平栓捷达轿车一辆,对全年表现突出的学科带头人除给予物质奖励外,医院还授予其“金牌专家”称号。 亮点之三:行风与未来 “近年来,我曾7次陪省纠风办到一附院明察暗访,结果次次满意、回回高分。”洛阳市纪委纠风办主任符昕评价说,“这家管理正规的医院,是全市行风建设的标兵单位。” 记者了解到,23年前,该院就被省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1997年8月,再次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11月,荣获“全国百家医院”称号;2001年12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百姓放心医院”命名大会,该院在全国十余家百姓放心医院中,名列榜首。 2005年6月,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启动后,一附院人以整顿医疗收费为突破口,物价工作实现了“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为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医院多渠道筹资购置了原三星级酒店——天鹰大酒店作为医院的综合病房楼,并新建了外科病房楼,使医院的住院床位由原来的五六百张增加到现在的1200多张;同时,对老外科楼重新装修,以满足不同层次住院患者的需求。 全院医务工作者用心打造医院优质服务品牌,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感动患者,用心贴心的“细节服务”让患者满意,2007年12月,被省纠风办、省卫生厅授予“河南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公益活动,不甘落后。近年来,该院职工已累计向贫困地区及灾区群众捐款7万元多元;洛阳市工会会员“体检优惠”20%到30%;每年组织到农村、社区义诊、健康讲座20余次;为10名残疾儿童免费进行手术,花费十几万元;为先心患儿免费手术活动,花费20万元;“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向灾区捐款近16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4万元,接治转运伤员36名,倾情救治,不遗余力,被救伤员全部康复,出院返乡;通过举办全国及省市各类培训班,将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级医院同仁,许许多多的患者因接受这些先进的技术走向了健康之路。 风正业精缘于仁心大爱,跨越发展政府再托重担。2007年,洛阳市委、市政府按照“再造一个新洛阳”的发展思路,将建设洛阳新区医院的重任交给了河科大一附院,要求该院在洛南新区建设一个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以完善城市功能,服务更多群众。规划中的洛阳新区医院占地240亩,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200张,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包括门诊楼、医技楼和外科病房楼,二期工程为内科病房楼。现在,门诊楼和医技楼目前已顺利封顶,地上19层、地下1层的外科病房楼也已与日前开工建设。 “新区医院建设有两个高起点,一是硬件设施的高起点,二是诊疗水平的高起点。”赵勇刚院长说,医院建成后,他们将在完善基本疾病诊疗职能的前提下,积极与国内外大型医疗机构联合,重点发展器官移植、整形美容、生殖医学、微创治疗等“八大中心”。届时,洛河南、北两院比翼齐飞,共同为洛阳及周边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