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版面导航
 
2008年第134期第1版
 
2008年第134期第2版
 
2008年第134期第3版
 
2008年第134期第4版
 
 

新农村 新健康

来源:医药卫生报电子版      [字号: ]

■胡晓军
    11月21日,历时两个多月的河南省农民健康知识大赛落下了帷幕,先后有12个县市92个乡镇的8万多人次农民群众展开了智慧的较量,而中国公民健康基本素养知识与技能、防病保健知识就是他们角逐的核心。随着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在全国的兴起,城市医疗机构专家教授相互接力展开的对农村群众的健康义诊,新卫生院、新卫生所乃至新农合等一系列旨在给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高度的医疗保障的措施的落实,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内涵的充实,新健康开始成为新农村的代表性标志。
    医疗健康在广大农村越来越频密,农民群众看病就医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信任。这是历时5年多的新农合工程、不断深化的城市医疗机构帮扶农村工程、逐渐兑现的乡(镇)村卫生院(所)改造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正是有了新农合从资金上给农民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他们的就医需求被释放,没病不再马虎了事,小病不再拖成大病;正是有了城市医疗专家不辞辛苦的上山下乡,一些相对复杂的病情在家门口就有可能得到初步诊断,防止了疾病的进一步恶化;正是有了新卫生院、新卫生所的建设,医疗实力渐渐成为新农村的一个标志,农村医疗机构与广大群众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默契的信任关系。
    在看到广大农村发生的医疗健康显性变化的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忽视其内部发生的潜移默化的变化,其内核就是健康知识的普及。我们知道,在当前复杂的医患关系中,双方之间产生隔阂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可以交流的基础共识,这种共识就是对于疾病与健康的正确认知。尽管健康理性和健康知识应该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教育,但我国的现状是,专业的医疗教育蓬勃发展,但公民健康基础教育起步较晚,造成了广大群众对健康消费缺乏认同,对一些正常的医疗工作发生了歧义。要消除歧义,建立认同,就要坚持不渝地做好中国公民健康知识普及宣传这项基础工作。在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这种基础性教育更为迫切。
    更重要的是,不论是全民健康促进行动、还是持续不断的义诊宣传或者是高密度的大型健康知识竞赛,在不同层次上改变着农村居民的认识结构,让他们相信“健康”是认知、指导自己行动的一种视野,在工作、生活、学习、休闲中就不由自主地将健康与否作为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这一种健康理性的建立善莫大焉。

 
 
 
·国家卫生部网站 ·中华医学会网站·37℃医学网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 ·河南健康网 ·医疗卫生资讯网 ·国际医疗网 ·中国疾病网
意见反馈 站长信箱 广告服务
未经医药卫生报社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医药卫生报社制作 编辑:医药卫生报 联系QQ:42064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