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医改方案备受各方关注,11月29日,郑州市卫生局举行卫生系统管理核心团队第十一次集中学习,在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以《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为题进行授课,并和与会的医院管理者就医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毛群安的这次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卫生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当前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前景展望。
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从重治疗到重预防
毛群安说,健康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信念,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健康在世界发展议程中处于中心位置。
“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毛群安说,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七成多死亡与慢性病有关,而卫生工作的任务恰恰是维护健康,使大多数人不得病、少得病,甚至是晚得病。因此,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必须从过去重治疗转为以预防为主,提倡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而老百姓也要转变健康观念,更加注重防病,而不是等有了病才去就医。
卫生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较少投入实现较高产出
毛群安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国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国民健康状况主要指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变化表明:我国国民的总体健康水平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地区和城市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以较少的卫生投入取得了较高的健康产出。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疾病监测能力不断提高;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医疗卫生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卫生管理水平;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制度化;重大农村卫生项目进展顺利。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统筹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借鉴适应疾病模式转变的重要国际经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方便,快捷,经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了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医药三项改革;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情,初步形成了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当前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卫生应适应和谐社会建设
毛群安说,当前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与和谐社会和小康建设不适应;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亟待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缺乏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卫生制度,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突出。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是关键。社区卫生服务应发展成为以健康保障为主的公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体制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对疾病的预警机制,调高卫生系统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度。协调医疗和预防之间的工作。
毛群安说,国家为了实现国民健康的目标,在卫生筹资、卫生服务和卫生管理等方面建立的基本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政治意愿、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价值取向;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全体居民人人公平享有卫生保健。
毛群安还指出,国民健康状况的改善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支撑。但是,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还需要国家制定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制度,确保国民公平享有良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经济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保障服务体系的发展不成比例,谁付费成为较大问题。恢复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制度的建立,审慎的看待市场化所带来的好处和出现的问题,并注重相关制度的设立。总之,医改是战略性的一个改革方案。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历程与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1949~1979年:集中力量建设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医疗机构实行低收费政策。
实行单一公有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群众看病难、住院难,严格的计划管理和过度的行政干预,“平均主义、大锅饭”造成服务效率低下。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发展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办医,逐步放开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允许医院按成本收费,实行灵活的医疗服务收支分配政策,增强医疗机构的活力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996年全国卫生大会以来,特别是抗击“非典”疫情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出台;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特别是卫生应急机制和能力建设。
毛群安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维护社会公平,坚持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从国情出发,重点应放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坚持中西医并重,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建立健全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调动各方力量。
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实现全民享有医保目标
毛群安说,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探讨医疗改革方案,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把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长远制度设计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
毛群安说,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是由政府免费为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以低成本的收费为原则。
到2010年,实现全民享有医疗保险的目标。
卫生事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
优先解决公卫经费保障问题
毛群安说,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预防为主,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国家的基本卫生服务总体呈均衡发展,允许各个地区有差异的发展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行病人的合理分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设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基本药物不等于便宜药,疗效差的药物,而是大多数病人需要的药品。要经制度的设立从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将常用药的成本降低,成为百姓用得起的常用药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毛群安说,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是,优先解决公共卫生经费保障问题,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解决普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抓好试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保证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不分城乡,合理统筹发展。政府对百姓健康拥有更大的责任。